|
我的家鄉(xiāng)河南省駐馬店,最愛芝麻葉面條走到哪都想吃。 我是中央紀委主管的某反腐網(wǎng)站一名記者,只要有重大的要案都要派記者去做臥底,潛伏下來調查私訪搜集證據(jù),然后回來曝光。有時,我們閑得要死,有時我們忙得要命。就好像警察辦案一樣,已有案子馬上行動,沒有假日,一年四季都忙著。 前幾天,我們接到一位網(wǎng)友的檢舉信,佛山某官員私下辦地下假幣工廠,還毆打工人,強奸女工30名。上級決定派我去最合適,因為我在單單的一年多的時間,采寫曝光省級以上官員30名,無差錯。多次受到上級的嘉獎。在那當一名印鈔員,月工資3500一個月,不包吃不包住,在那里租房住,在外買著吃。為了完成上級交給我的任務,在租房里廢寢忘食地忙著寫稿,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餓了,有時打電話叫餐廳的人員給我送來。有時寫稿忙到半夜,打電話送飯不方便,只好批發(fā)幾箱方便面就餐。開始吃的時候味道不錯,吃過量了就不行了。不但味感欠佳,更重要的是身體會隨之不適。明顯的癥狀全身有輕微的浮腫,小便發(fā)黃、熱量增加;夏天吃這東西無疑是“火上燒油”...... 每一次忙著趕寫稿件,都是半夜吃方便面后,想起家鄉(xiāng)的生活是多么方便、舒適、一碗面條,一碗水餃,一碗胡辣湯,一碗涼粉.......湯里放的紅薯葉,芝麻葉,湯里漂著蔥花,味中帶有十三,南德,那滋味...... 童年的時候,每到夏季麥收之后種芝麻,母親拿著竹籃,我拿著一個袋子跟著母親屁股后面去責任地里摘芝麻葉,芝麻長得比大人還高,芝麻底部的葉子漸漸發(fā)黃,母親不叫我進芝麻地里,我在田埂上玩蛐蛐,母親進芝麻地里摘芝麻葉,摘滿一籃子芝麻葉就倒進袋子里,就這樣成筐成袋扛回家。按進鍋,蓋上鍋蓋,煮熟,然后芝麻葉放在涼水里淘洗擰干,擰出來的芝麻葉,去除了苦澀味,只剩下清香。而后撒在房頂上曬干,便用透明的塑料袋裝起來,放在缸里貯存起來。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貯存芝麻葉是農(nóng)家的大事。![]() 小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給我做芝麻葉面條吃,我就趴在母親身后看,母親把醒好的面團搟切成面條,同時把水燒上,水不要太多,這種算是湯面。先把干的芝麻葉放入鍋中煮三到五分鐘。加入適量的鹽,再煮五六分鐘即可出鍋。鍋里放入食鹽,姜、蔥、蒜苗、芝麻油拌勻即可。一碗熱氣騰騰的芝麻葉面條就做好了,母親就喊我吃飯。
我們吃起來已經(jīng)鮮香無比,如果沒有芝麻葉,用其它干菜也是可以代替的。吃膩了大魚大肉,有些看似平淡無味,卻總是不經(jīng)意地想起。勁道的面條,夾雜著芝麻葉的清香,伴著芝麻味的咸香,這碗芝麻葉面條,溫暖人心! 可是,我們何時才能帶著滿足的微笑,回歸家鄉(xiāng),品嘗我媽做得味美價廉的家鄉(xiāng)風味芝麻葉面條?。?/p> 作者簡歷: 張子保,資深媒體人,河南省正陽縣人,曾就讀于北京魯迅文學院作家班。他在多年的新聞工作中,共發(fā)表文學、新聞若干,創(chuàng)辦《新莞人》報一舉成名;曾因為報道《群眾為縣委書記下跪》一文,而轟動國內外。目前博主任北京某家媒體社長。 |
|
|
來自: 民心傳媒 > 《我的原創(chuàng)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