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思想人文故事,說青年愛聽道理 全 文 約 6531 字 閱 讀 需 要 9 min 《你好,李煥英》紅透了朋友圈,我突然想起家人和我說過的那部熱播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 在這個被譽為真人版《律政俏佳人》里面,有一個名叫“何運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圖片來自網絡) 追劇的妻子曾難掩激動地告訴我,這位男生集智慧、情商、顏值于一身,關鍵是他的本科竟然是畢業(yè)于浙江工業(yè)大學。 通過這么一件小事,妻子甚至對鄙人的單位發(fā)生了顛覆性認識: 工科大學也能培養(yǎng)出如此素質全面的學生,與劇中其他7位畢業(yè)于一流名校的學生相比,何運晨更顯得成熟睿智、淡定從容。 對此,我倒沒有意外,向來認為很多看似平淡無奇、默默無聲的風景里,有的是鮮有人知的“姹紫嫣紅”。 (圖片來自網絡) 現實生活中,平臺低、人脈淺、資源少,起點沒有超過水平面的人,最后成功屌絲逆襲、華麗轉身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告別“原始標簽”,或是拒絕“平庸”。 1 1380多年前的一個春日,浙江義烏城北,一群剛放學的孩子正在池塘邊歡快地嬉戲。 他們有的玩泥巴,有的打水漂,還有孩子伸手抓魚的。唯獨,有一個安靜的男孩坐在池塘邊發(fā)呆。 這時,水面上游來一群白鵝,歡叫聲陣陣,水波瀲滟。男孩若有所思,搖頭晃腦地從嘴里脫口而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span> 這一幕剛好被路過的教書先生看到,他徑直走向小孩,激動地說道:同學,恭喜你!你這是要上我們大唐熱搜的節(jié)奏啊。 這個七歲的小男生,就是后來被譽為“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 (圖片來自網絡) 一首《詠鵝》,讓年少的駱賓王被冠以“神童”的美譽,從此走出義烏和浙江,紅遍了大江南北。 而駱賓王的一生,也恰似他所詠的這白鵝: 有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不甘平庸,腳踏清波任我行的不羈和率性。 駱賓王的父親曾經做過縣令,但不幸在其任上去世了。從此家道中落,漸入貧寒。 因此,年輕時的駱賓王,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可以依靠,完全是憑借自己的努力,選擇不走尋常路,終能青史留名。 唐高宗永徽年間,駱賓王應聘來到道王李元慶府上做事,所求崗位相當于現在的機要秘書。 王府里當差,政審是缺不了的。 道王吩咐下來,讓應聘者每人寫一份簡歷,也好摸摸每個人的才華與底細。 這就好比今天你說自己是某985高校畢業(yè)的,那也得讓東家知道你大學里干過什么學生干部,在哪家500強企業(yè)做過,對吧? 可駱賓王一聽懵了,自己寫自己?那不是自我吹捧、瞎編亂造嗎,這種風氣不能助長啊。 所以,當別人奮筆疾書時,駱賓王大筆一扔,留下豪言:
你說他愣頭青也好,不懂世故、情商太低也罷,但換個角度去看,你還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原則。 要是他稍微應付下,把自己七歲寫《詠鵝》,從小是神童的履歷寫出來,立馬就能讓道王刮目相看,坐等飛黃騰達。 可駱賓王沒有這樣做,當然也就失去了這份工作。 (義烏駱賓王公園,圖片來自網絡) 做不成王府里的秘書,那就投筆從戎吧。 去當一名關山飛渡的戍邊勇士,大漠戈壁,拜將封侯,豈不美哉。 此時的大唐帝國,開疆拓土,名將輩出,正是國力日漸昌盛的奔騰年代,有的是年輕人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看著城里星夜開拔的部隊,駱賓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還沒等天亮就騎上一匹快馬應征入伍去了。 唐代青年的家國情懷還是不錯的,國家有召喚,立馬就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西域大漠,駱賓王從基層干起,奮斗了多年卻沒有得到半點戰(zhàn)功,倒是寫了不少詩作。 就沖著能寫,最后被調到了姚州大總管李義的幕府中,做了機要秘書。 過了幾年,因為文采出眾,駱賓王被調回長安,擔任了侍御史。 唐代侍御史是從六品,相當于如今中紀委里面的一個副局級干部,負責監(jiān)督、彈劾百官,維護官場紀律。 別人做侍御史,大都是難得糊涂地做點場面文章,為日后升遷搞好關系、經營人脈。 (圖片來自網絡) 可這卻不是駱賓王的人生追求和行事風格。 當是時,唐高宗李治多病,大事小事都交給了皇后武則天(那時還不是此稱呼),一來二去,皇后就成了朝廷的實際掌權者。 時間一長,有些大臣看不下去了: 皇后這樣長期越俎代庖也不是個事,后宮不能干政啊,是不是可以把活交給太子? 你知道的,發(fā)類似牢騷的人基本沒有什么好下場。 駱賓王呢正愁沒什么工作亮點,想著要整就整個大的。別人盯著百官看,他卻偏偏把放大鏡對準了武則天。 可惜,還沒等皇后知道有人參她,駱賓王就已經被人丟進了大牢。 螞蟻撼樹,這不是自不量力嘛。 在獄中,駱賓王以詩言志,留下了一首名作《在獄詠蟬》:
(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駱賓王的運氣不錯,一年后他遇到大赦,得以重獲自由。 之后又輾轉到了浙江臨海做了七品縣令,也算是榮歸故里了。 公元684年,武則天取兒子李旦而代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消息傳來,這簡直超乎駱賓王的想象啊,本就看不慣女人干政,今天這個女人竟然還登基做皇帝了,他更是從內心無法接受。 正在這時,傳來了徐敬業(yè)在揚州舉兵準備討伐武則天的消息。 駱賓王興奮得連夜丟下縣令大印,水陸并進,直奔揚州去了。 在徐敬業(yè)的部隊里,駱賓王依舊干他的老本行:秘書。這次的秘書經歷讓他真正揚名立萬、震鑠古今了。 一般來說,起兵造反除了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清君側”這樣的廣告詞,還得有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來籠絡人心、激勵三軍。 駱賓王自告奮勇地接下了這個硬活。歷史證明,他確實敏銳地把握住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沒多久,一篇名為《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長篇網文刷爆了大唐朋友圈,推送一個小時不到,閱讀量就超過了10萬+。 很快,文章傳到了長安城。 朝堂上,武則天正與文武大臣商議興兵討伐事宜。在皇帝的要求下,一名官員大聲朗讀起了那篇檄文:
駱賓王出品,確實厲害,這真是字字誅心,把武則天不光彩的發(fā)家史基本揭露得一絲不掛了。 (圖片來自網絡) 也就是說像這種人神共憤的統(tǒng)治者,天下臣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造她反呢?蠱惑性太強了。
號召全天下的百姓團結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什么都沒有的也可以出口水,打到長安去,肯定是能勢如破竹。 官員讀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其他人聽的也是面面相覷,每個人都在等皇帝咆哮發(fā)飆,可武則天氣定神閑的樣子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一句剛讀完,只聽到武則天竟然從寶座上站了起來,連擊三掌說道:好!好!好!“宰相安得失此人?” 一篇把自己罵的狗血噴頭的檄文,武則天聽到最后竟然表揚起來,還埋怨宰相的人才工作沒做好,讓這么優(yōu)秀的人跑到敵營里去了。 這時的武則天肯定心想:高手在民間啊。 可檄文雖好,最終還是得靠槍桿子。 很快,在官軍的鎮(zhèn)壓下,徐敬業(yè)兵敗如山倒,沒過幾月就在亂軍中掉了項上人頭。 駱賓王在混亂中不知所蹤。 有的說是被官軍殺了,有的說他幸運地逃脫,最終看破紅塵遁入了空門。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不得不說,俠骨柔情的駱賓王在他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活出了特立獨行的自我。 正如孔子說的那樣,“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span> 這就是一生堅持心中道義,不走尋常路的駱賓王。 2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苦學十年本領,早就想痛快地揮舞出來,可始終無處施展。干凈利落的幾句把作者的心境沖口而出,無一絲遮掩。 你很難想象,這出自賈島之手,如此剛勁有力,快人快語,與我們曾經對這個和尚詩人的印象相去甚遠。 在大多數人眼里,賈島更多的是“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樣的朦朧意境。
(圖片來自網絡) 這位和尚詩人的故事,確實遠不止這樣簡單。 賈島,字閬仙,唐河北道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生于公元779年,也就是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與元稹同歲。 賈島早年家境貧寒,吃不飽肚子的他選擇了出家當和尚。畢竟,寺院里的大鍋飯總還是要比貧苦人家的冷灶來的強。 遁入空門的賈島給自己取了個法號叫“無本”,自號碣石山人。 古代僧人經常云游四方,四海為家。19歲那年,賈島云游來到京城長安,遇到了他的伯樂:韓愈。 關于賈島和韓愈的相識,有兩個廣為流傳的版本。 一種說法是,當時在長安城有個很奇特的規(guī)定:和尚在午后禁止外出。 生性張揚的賈島肯定是不樂意了,這時哪門子的規(guī)矩啊。 他立馬寫了幾首詩歌進行了諷刺,傳來傳去就傳到了長安市長韓愈的耳朵里: 這么有才當和尚太可惜了,應該還俗,為國效力啊。 正愁才華沒有地方施展的賈島,聽了當今文壇領袖的一陣鼓動,頓時熱血沸騰,隨即就拋棄了佛祖,還真還俗了。 這個在《新唐書·韓愈傳》上是有明確記載的:
這里記載賈島還俗后中了進士,但也有一種說法是他屢考不中,最后僅僅是勉強做了微末小吏。 賈韓相識的另一個版本,就是眾所周知的“推敲”典故了。
(圖片來自網絡) 一日,賈島去長安城郊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山路崎嶇,長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朋友家,卻撲了個空。 此時已是夜深人靜,皓月當空。沒有見到朋友,心中不免遺憾,那就給朋友留個紙條吧。 就這樣,一首《題李凝幽居》誕生了:
賈島于是就在山上人家留宿一夜,次日清晨騎了一頭毛驢返程了。 走著走著,賈島覺得昨晚寫的那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似乎還可以更好。如果換成“敲”呢?會不會更好? 他一邊琢磨,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這時,韓愈一行正在大街上行進,一個和尚騎著毛驢直愣愣沖進了市長的儀仗隊,難道想行刺不成? 官兵直接把賈島帶到了韓愈跟前。 聽了賈島的解釋后,韓愈頓時來了興趣,兩個文學愛好者,當街討論起詩句的用詞來。 韓愈經過反復思考后,認真地告訴賈島:我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名義擔保,你這句還是用“推”好。 于是兩人就此結識,韓愈成功將賈島“策反”到了紅塵中。
(圖片來自網絡) 兩個版本的典故,都反映出賈島那有些自由不羈,但又追求極致、敢于堅持的性格脾氣。 也正因為這點,重入紅塵后的賈島,在科舉之路上幾經坎坷。雖然也曾厚著臉皮到處找人自薦,但終究沒有盼來出頭之日。 作為伯樂的韓愈自己宦海沉浮,對賈島也是力不從心。再加上官場風氣腐敗,出身貧寒、身無分文的賈島根本沒有“打點”的資本。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賈島自恃才高過人,過于自負而直率,他根本就無法心甘情愿地融入“圈子”。
——后蜀何光遠《鑒戒錄》 賈島太高調了,自視清高,口出狂言,覺得所有的考生境界沒有自己高,活脫脫的唐代版“非主流”。 而且,他還時不時發(fā)各種牢騷,在作品中極盡諷刺之能:
在這首《病蟬》中,賈島把自喻為想要振翅高飛的病蟬,但卻因為灰塵蒙蔽了眼睛,無法實現理想。 作品到了別人手中,那就變成了赤裸裸地諷刺權貴公卿,被認為是用黃雀來進行指桑罵槐,進行言語攻擊。 這樣做的結局,自然是得罪了一大幫人。 賈島最終竟被永久逐出考場,再也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了。
(圖片來自網絡) 在京城混了20多年,一事無成的賈島最后被迫離開長安。 后來先后在地方做過一些主簿、參軍這樣的小官,于843年去世。 賈島的這份執(zhí)拗,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上,則轉化成了“重視煉意、煉句、煉字”,他的每句詩和每個字都經過反復的錘煉,用心推敲。 那些經過反復修改后的作品,卻又人看不出一絲修改的痕跡和做作,完全是一種出于自然,一氣呵成的模樣。 賈島在世時,勉強躋身大唐二、三流詩人。 可去世多年后,在晚唐尤其在五代時期,竟粉絲陡增,一下成為文壇紅人,流量明星。 乃至于后來與孟郊一起,被稱為“郊寒島瘦”,在文壇留下了燦爛一筆。 3 都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只是賽道有異、速度不同而已。 如果說,駱賓王當年騎著快馬飛奔的目的是為了去大漠從軍的話,那么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城里癡行,則就是為了愛好。 兩人都是為了實現各自心中的理想,艱難地在殘酷的現實大道上奮力突圍人生的局限。 駱賓王在世時譽滿天下,連武則天都驚嘆他的才華; 而賈島的魅力,卻要在他死后很久世人才認識到他的價值。 兩人在性格上頗有相似之處: 從不隨波逐流,都有那么一點恃才狂傲,但凡遇事總能力竭,追求極致,不甘平庸。 正因為如此,貧寒出身、沒有雄厚資源加持的兩人,歷經坎坷,終成在詩壇上承前啟后、開創(chuàng)一派的先鋒人物。 駱賓王和賈島,是否也能代表當今很多人的真實境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