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這一傳統(tǒng)詩歌體裁,杜甫幾乎是公認(rèn)的第一人,甚至是傳統(tǒng)詩歌的第一人。 不過,人無完人,這世上也沒有完美的詩人。杜甫的第一,是綜合所有作品而言。其實,一些作品流傳不多的詩人,卻能寫出一兩首力壓杜甫李白的詩作,從而以一詩而留名后世。 公元758年,賈至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王維、杜甫、岑參紛紛唱和,都寫了一首同主題的七律。 (附: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唐?賈至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此次唱和中,杜甫的作品,竟然沒有拔得頭籌,并且還是墊底的成績。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唐 ·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王維、岑參也是唐朝的大詩人,他們寫命題詩文,偶爾力壓杜甫不奇怪,但賈至又是何方神圣,竟也能在七律力壓杜甫,并且這些大詩人都來唱和他的詩呢? 賈至,字幼鄰,是禮部尚書賈曾的兒子。他在十八歲的時候,便進士及第,授單父縣尉。這個起點,便是唐朝很多名詩人都無法企及的。 其實賈至的文章當(dāng)時少有人及,他是替朝廷執(zhí)掌文筆的,有什么重要的文書,都是由他起草撰寫。說來有趣,唐玄宗的受命冊文,是賈至的父親賈曾寫的,而玄宗傳位給唐肅宗的冊文,是賈至寫的。 有這層關(guān)系,賈至的仕途也是比較坦蕩的,官至兵部尚書,去世后獲贈禮部尚書。 賈至寫《早朝大明宮》,是因為當(dāng)時安史之亂被平定,唐肅宗還京,入居大明宮,改年號為乾元,國家百姓都開始休養(yǎng)生息,一切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所以,賈至王維等人便倡和了關(guān)于大明宮上朝主題的詩,以表達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 后世學(xué)者認(rèn)為王維、岑參的應(yīng)和詩最佳,所以《唐詩三百首》也選了這兩首。 賈至次之,但也氣象軒冕,并且也有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賈至這首最好。 雖然賈至在唐朝詩名不顯,但作為朝廷的首席筆桿子,他詩作水平也非常高,我們再看賈至一首有風(fēng)旨性情的送別詩: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詩的題目,大概介紹了寫詩的背景。 乾元二年,唐軍清剿安史亂軍,結(jié)果在相州一戰(zhàn)兵敗,賈至因此被貶為岳州司馬。 岳州,也就是巴陵,賈至又遭逢好友王八員外被貶謫長沙,不禁心有感慨。 首句是描寫賈至被貶謫離開洛陽的時候。當(dāng)時柳絮紛飛,正是暮春時節(jié),賈至懷著失落的心情,告別家人好友,踏上了貶謫之路?!傲边@意象,本就是有離別不舍的意思,而“柳絮飛”更令詩有一種悲涼的情感基調(diào)。 次句則是說明自己到達岳州的時間。從“柳絮飛”到“梅花發(fā)”,已經(jīng)過了一個夏秋。所以,貶謫除了政治上的打擊,更是行路之難。 同時,此句也是說王八員外在寒冬之際,去往長沙任職。兩人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故而詩中除了離愁,還有仕途上的失意。雖然詩中只選取了兩個場景的切換,但其中包含了難以言喻的辛酸。 這種辛酸,又化為第三句的感嘆。人世間的興衰富貴、悲歡離合,都隨著浮云散去?;蛟S因為貶謫,曾經(jīng)很多對賈至極為尊敬的同僚、親友,都對他冷落了不少吧,所以他有此感嘆。 心中的離恨,則隨著奔流不息的江水,送王八員外到長沙?!翱针S”二字,這其間又蘊含著多少無奈與不舍。 這首送別詩,相比盛唐那些有名的送別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等要差上一籌,然而其韻悠長不盡,情連綿而不絕,同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