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是我國的藝術(shù)瑰寶,而且所寫的內(nèi)容各有不同,有的是寫思念,有的是寫離別,有的對酒當(dāng)歌,有的卻很勵志,在這些內(nèi)容題材里,送別詩是一個大類,而且也是最傷感的。 凡是涉及到送別,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十里長亭外,二人拱手后的天各一方,是王維那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深情,是高適那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勸慰,更是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詩人們在送別途中留下了感動的眼淚,譜寫了傳世名篇。 送別誠然是傷感的,是難過的,但是送別也是對未來的展望,是新生活的開始。但是在諸多的送別詩中,有一首送別詩十分的另類和奇葩,說這首詩另類和奇葩,是以我們現(xiàn)代人的視角來觀瞧。其實這首詩的內(nèi)容是沒問題的,但是題目卻很容易使人誤解,而且很容易讓人忍俊不禁。 在我國古代,很多人起名字為了省事,都用數(shù)字來代替。在唐朝其實就流行“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兄弟姐妹的排行,比如杜甫人稱杜二,李白是李十二,白居易是白二十二,宋朝的梁山好漢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明朝開國皇帝朱重八等等。 而很多送別詩,直接把這些數(shù)字人名作為題目,比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家中排行老二,高適的《別董大》,就是這位姓董的仁兄在家排行老大。而且這么稱呼對方,都是非常要好的兄弟朋友,而一般關(guān)系的人是不會這么稱呼的。 根據(jù)上面的描述,就有這么一首讓人啼笑皆非的詩名。寫這首詩的作者是賈至,送別的那位友人姓王,在家排行老八,于是一首奇葩的《巴陵夜別王八員外》就橫空出世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在一個柳絮紛飛的美好時節(jié),詩人告別了他的故鄉(xiāng)洛陽,經(jīng)過千里跋涉,在梅花開的時候到達(dá)了三湘。人世間的情愁就好像云煙一樣,總有散去的那一天,但是那份思念卻如同長江水一樣,綿綿悠長。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詩名中的巴陵其實是一個地名,指的是岳州,在巴陵的夜晚,詩人送別的是王八員外。賈至整首詩中,前兩句是回憶當(dāng)年自己離開洛陽的情景,即是悲涼的,讓人傷感的。詩的后兩句是賈至推己及人,想到原來的情景,在看到眼前的王八員外也要遠(yuǎn)去,感覺到同病相憐。賈至是難過的,王八員外也同樣受到了人生的挫折,失意之人送貶謫之人,當(dāng)然是離恨悠長,沉郁蒼涼。 王八員外此番遠(yuǎn)去,就好像自己的命運也隨波逐流一樣,同時身邊的朋友又少了一位,這首詩是十分凄涼悲傷的,人世間總免不了聚散離合,當(dāng)兩位知己彼此分開,這份難以割舍的情誼,唯有借著一首詩來表述了。只不過詩名讓人捧腹,實在是悲傷不起來。 其實我們是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待這首詩名,然而在唐朝,“王八”這個詞只是說這個人姓王,在家排行老八,并不是罵人的話。這首詩也堪稱是最容易讓人誤解的送別詩。
文 | 國學(xué)大觀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