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小伙伴和我感慨,說過去我們的很多文章,他看完很久以后,還會回去看評論區(qū)。 這個回顧的過程,他覺得收獲很大。對一些事物和問題的看法和認知,也有了漸進的改變。比如新冠疫情爆發(fā)那段時間,大家一窩蜂的投入口罩和熔噴布,他就差點跟風。因此站在他的角度,特別想把一些他覺得有價值的文章,分享給自己的家人。讓他們也了解一下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免得遇到后面遇到類似的問題,也掉進坑里去。 不過特別讓他苦惱的是,他自己常常著急的要命??赏胰藢λ姆窒?,卻無動于衷。 其實這非常正常,即使你們血緣上是一家人,但彼此不能理解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因為每個人的世界并不相通,即使有著深厚的血緣關系,也不能改變這一點,不然你以為家庭矛盾都是怎么來的。很多人做了很多努力改變身邊的人,在我看來,其實根本沒必要。因為這個改變的過程,不光是你自己不舒服,被你改變那個人也不會舒服。在認知水平有差異的情況下,他并不能體會到你的好意,反而會心懷不滿。要知道每個成年人都是非常固執(zhí),也非常難改變的,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還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社交和朋友圈。要知道即使房子要保持價值,都要不斷置換更新,何況是人呢?這里大家也可以回憶一下,是不是除了血緣關系無法改變,其實不同階段的朋友和社交圈,是在不斷更新的。 一個聰明人要做的是,在人生每個階段,去找那些和自己頻率相近,攜手前行的人,而不是試圖改變那些不同頻的人。因為多數人不管從認知水平還是社會圈層,都很難突破固有思維和牽絆。 成年以后你嘗試去改變他,往往是一件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形成一個人思維方式和軌跡的,往往是父母童年時代的代際傳承,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多數人家父母什么樣,孩子長大成年以后,大概率就是什么樣,基本上孩子就是復刻和加強版的父母。在他們成年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以后,你再去嘗試改變他,基本不可能。 以前我們寫過篇《拼娃的正確姿勢》,還講過這種思維模式,是怎么代際循環(huán)的。
當時說的是,多數人是當不好爹媽的,孩子小時候吧,根本是不聽話也不服氣。 因為他們多數從二十多歲畢業(yè)開始,就不學習不讀書了。知識結構,審美水平都和新一代小朋友不同 多數家長不能靠知識和威嚴管束孩子,只能完全依靠武力,這時候孩子不服氣,家長氣的要死。 倒是成年了,尤其中年階段以后,孩子可能反而覺得你的話有道理了 因為多數孩子根本沒辦法突破固有的階層,你中年以后那些人生體會,正好他們用上了,然后一代代循環(huán)。 當年《血色浪漫》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年代劇,講的是大院子弟和胡同青年的碰撞,這是胡同青年李奎勇的感慨。  你看看自己身邊,再想想李奎勇說的話,是不是多數人基本都是這么個道理。 為啥多數人很難蹦跶出圈呢?因為最終你和什么樣的人走到一起,本質上是雙向選擇的產物。
成年以后的朋友不管是價值觀,還是其他方面,本質上大家都是在雙向選擇之后,再決定去留的。 即使是原來關系不錯的同學朋友,在工作多年以后,多數人的交集也會越來越少。 原因是大家認識問題的層面,和知識水平相差越來越大,收入水平也相差越來越大。 大家本來已經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消費了,然后對世界的認知差距也越來越大。那還怎么相處下去,自然而然就慢慢從生活和朋友圈子里淡出了。所以多數人成年后的朋友圈和社交圈,都是逐漸瓦解以后,又逐漸形成的。 你身邊會逐漸聚集和你水平差不多的人群,然后大家在一起抱團。 這點不管在社交媒體還是現實中,如果你仔細觀察,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一度以為互聯(lián)網拉近了所有人的距離,讓大家認知水平變得接近了。但是在社交媒體寫了一年多東西,接觸了很多人以后,發(fā)現大家距離其實不是越來越近了,而是越來越遠了。很多人不是因為社交媒體的話,你這輩子都不會有交集,大家彼此也完全不能理解對方。只是社交媒體表面上讓大家看起來更近了,好像是大家能在一起交流了。但實際情況并沒有,大家還是各玩各的。最終能和你交流的,還是現實生活中和你差不多的人。因為對世界認知和理解的差異,大家都是固定在自己既有的圈子里面,很難突破到另外的圈層。多數人到了網絡,不過也就是找到了和之前生活里圈層類似的人抱團,很少有人會突破。要知道這個世界無論人和人相遇的工具是什么,最后能一起走下去持續(xù)交往的一定是同步而行的。如果你追求的是不斷學習和成長,慢慢就會把身邊和自己步調不太一致的人群替換掉。這個期間也會遇到和自己同步或者同頻率的新朋友,一起攜手前行。這也是為啥過去我們一直說,寫文章本身只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思路。 我們只是在不斷記錄自己的想法,而且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人的想法。信息輸入以后再輸出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思路再整理和提高的過程。不過這些寫下來的文字,如果是有價值的,終究會吸引到和自己同頻率的朋友。要知道朋友兩個字,其實從來都是分開說的。朋是經常接觸的,友是志同道合的。 你身邊什么樣類型的人占了大多數,那么這些人的平均狀況和水平。也就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自己本身,在這個社會所處的位置和平均水平。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覺得寫的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