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類展示人類和猩猩、猴子等靈長類動物親密互動,或者它們“擬人化”的照片,都可能造成一種錯覺——它們是很好的“寵物”,由此助長了黑市交易。 在網(wǎng)絡上,以動物學家珍·古道爾(Jane Goodall)的名字作為關鍵詞搜索圖片,排在最前頭數(shù)張圖片,都是展示她和猩猩“關系親密”的照片,例如猩猩與她碰手、一只猩猩的手搭在她肩上,她和猩猩做出相同的表情、還有她像抱嬰兒一般抱著小猩猩。然而,自去年開始,古道爾的研究所已經停止使用這類展示她和靈長類動物親密互動的照片。因為動保界發(fā)現(xiàn),這類展示人類和猩猩、猴子等靈長類動物親密互動,或者它們“擬人化”的照片,都可能造成一種錯覺——它們是很好的“寵物”,由此助長了黑市交易。1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發(fā)布的靈長類動物圖片使用指南中,明確呼吁研究人員和媒體工作者不要在鏡頭前抱著幼年猩猩,也不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親密互動照片。現(xiàn)年86歲的古道爾是世界知名的動物學家,她在1960年進入到黑猩猩聚居的叢林中,開啟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野外研究,其成果幫助人們了解猩猩的行為,同時她也是野生動物及棲息地保護的積極倡議者。去年2月,她針對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熱傳的猩猩視頻發(fā)表評論,在視頻中,一頭年輕的猩猩正在滑動手機屏幕,而古道爾認為,這種視頻是有危險的,因為猩猩是高度社會化且聰明的動物,它們無法被馴化,但這種視頻則容易造成誤導,并且助長了非法的猿類寵物貿易。“所有的動物都應該受到尊重,社交媒體上不應該有任何鼓勵人們購買野生動物作為寵物的內容,也不應該讓人們認為動物是能夠用于‘娛樂’的?!惫诺罓栔赋?,諸如給幼年猩猩穿“可愛”衣服、和野生動物自拍,都是不合適的。在她的看來,負責任的傳播內容應是展示猩猩在野外或合資質圈養(yǎng)環(huán)境中的活動狀態(tài),這類內容還能吸引人們關注猩猩棲息地保育的議題。2019年在印尼,瀕危的蘇門答臘猩猩被放歸野外,它此前被村民作為寵物養(yǎng)著。已經有一些研究數(shù)據(jù)佐證了古道爾的擔憂。2011年,畢業(yè)自美國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系的研究者卡拉·斯洛普(Kara K. Schroepfer)發(fā)布了一篇研究論文,指出在影視作品、廣告中“娛樂化”地使用猩猩形象后,觀眾對猩猩保護的認知將被扭曲。該研究有165名參與者,參與者分成三組后會被安排看一系列的短視頻,再回答一些與視頻相關的問題,其中部分參與者被安排觀看的視頻中混入了猩猩以娛樂化形象出現(xiàn)的廣告。由結果可知,相比起另外兩組參與者,觀看這種娛樂化廣告的參與者選擇捐款支持猩猩保育的意愿是最低的。與此同時,觀看娛樂化廣告的參與者中,有35%的人認為普通人應該有權利飼養(yǎng)猩猩作為寵物,這一比例要比另外兩組參與者高出25%。此外,有另一項在2019年發(fā)布的研究也得出相近的結論,研究員以“狐猴”(lemur)作為關鍵詞,追蹤分析了13953條推特推文,他們發(fā)現(xiàn)在一條“狐猴”網(wǎng)紅視頻病毒式傳播后,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想養(yǎng)靈長類動物作為寵物的用戶數(shù)也在火速上升。英國杜倫大學的獼猴專家辛·沃特(Sian Waters)在接受《衛(wèi)報》采訪時表示,她在研究巴巴利獼猴(Barbary macaque)時就留意到媒體的影響,她發(fā)現(xiàn)當媒體上的名人照片出現(xiàn)獼猴道具后,來找他們想買一只獼猴作為寵物的人數(shù)就會上升。然而,巴巴利獼猴已經是一種瀕危動物,沃特認為,一些照片的發(fā)布意圖是好的,但在社交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具體情景的解釋和警示語很容易“丟失”,只剩下照片。摩洛哥艾茲魯附近森林發(fā)現(xiàn)的巴巴利獼猴。目前,一些靈長類動物已經處于瀕危狀態(tài),而私人飼養(yǎng)猩猩在部分國家是違法的?!犊茖W》在1月19日刊出的一篇文章中,援引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約有60%的靈長類動物正面臨滅絕,包括有大多數(shù)的狐猴和所有的大型猿類(黑猩猩、紅毛猩猩等)。除了棲息地喪失以外,當前靈長類動物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偷獵,聯(lián)合國在2013年發(fā)布過一組推算數(shù)據(jù)——每年因非法貿易喪生的大型猿類約有3000頭,占其總體數(shù)量的1%。偷獵者會殺死成年猩猩并販售它的肉,而幼年猩猩則會被作為寵物出售。BBC曾經追蹤調查過幼年猩猩貿易的地下產業(yè),該報道指出,它們會被賣到富裕的家庭中作為寵物,或者被賣到商業(yè)動物園中做表演,每頭猩猩的售價約為12500美元(約為80677元),偷獵者為了活捉幼年猩猩,通常需要殺死多達10頭成年猩猩。近年,動物組織發(fā)現(xiàn)這些非法售賣幼年猩猩的商人正利用社交媒體來招攬客人。保育組織非洲黑猩猩避難所聯(lián)盟(PASA)在去年致信Facebook和Google,呼吁其刪禁涉及動物銷售的內容,PASA指出在一些展示靈長類動物“可愛”的照片和視頻里,商人會跟評論者聊天并試圖出售動物。 商人在社交媒體中出售幼年猩猩。圖片截圖自PASA視頻“也許在30、40年前,有靈長類動物學家會認為與他們的研究對象合照是很酷的事情,但我們現(xiàn)在不會這么認為,時間教會我們什么行為是安全的、重要的以及負責的?!眲游飳W家珍妮特·沃勒斯告訴《科學》。基于這種觀念的變化以及媒體傳播中可能對野生靈長類動物造成的負面影響,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在兩年前成立了一個專家組,研究人類與靈長類動物相互作用的影響,專家組工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建立靈長類動物最佳拍攝方式指南”。這一指南已經在1月公開發(fā)布。根據(jù)上述指南的建議,人們不應該發(fā)布幼年猩猩正在被工作人員抱在懷里的照片;也不要發(fā)布在未穿著防護裝備的情況下,與靈長類動物玩?;蛭故车恼掌?;在照片中,人類和靈長類動物之間應有清晰的屏障,或者相距至少7米。指南同時建議,在科研宣傳照中,科研人員應在照片中配備面罩、望遠鏡、筆記本等,并附上說明,以展示專業(yè)性。在過去,不少科研人員的照片都呈現(xiàn)出人和動物的“親近”,例如古道爾就留下了不少這類照片。自去年起,古道爾研究所也開始使用相近的照片使用規(guī)則,并試圖對舊照片增加說明,“60年過去了,我們的想法已經發(fā)生變化。我們不希望延續(xù)這種思維,覺得這樣和動物接觸是可以的?!惫诺罓栄芯克撠熣呒皞鞑スぷ鞯男ざ鳌に雇幔⊿hawn Sweeney)對媒體說道。 拍攝指南的配圖。圖片來源:Orangutan.com不過,拍攝指南也為靈長類動物救助基地和保護區(qū)開出一道難題,這些組織大多數(shù)是非營利性質,依靠捐款維持運營,他們的宣傳資料中,常常展示出工作人員在悉心照料靈長類動物“孤兒”。這種照片和視頻更有利于獲取公眾捐款,但也成了一把雙刃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