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人找我看頸椎病,我說,“痰除了,頸椎就好了?!彼f,“我又沒有老慢支,哪來的痰?” 病人自述,“我在2周前,因為睡覺時候頸部受涼了,起床后突然頸部不適,還伴隨頭暈目眩,家人以為是高血壓,去醫(yī)院查了下,說并非是高血壓,而是頸椎病?!?br> 我看完情況,開方:天麻、法半夏、白術、葛根、淮牛膝、丹參、柴胡、黃芩、太子參、陳皮、菊花、鉤藤、麥芽、茯苓、甘草。 并說,“你這問題,痰除了,病就好了?!?br> 他說,“啥?痰?我又沒有老慢支,哪來的痰?” 我說,“此痰非彼痰,你說的是有形之痰,我說的是無形之痰?!?br> 他說,“有區(qū)別嗎?不都是痰嗎?” 我說,“就好比風和雨,雨你能用眼睛看的清清楚楚的,但是風的話,你能看得到嗎?只能通過樹枝的搖擺、皮膚變冷等主觀感受,來判斷?!?br> 他半信半疑的拿著走了,結果,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七劑藥用下去,腦袋不暈了,連口苦口干的問題,也都消失了。 我為什么會說,“痰除了,頸椎就好了?!?br> 先簡單的說說用藥思路: 第一部分:治痰 法半夏、白術、陳皮、茯苓用于健脾除濕,天麻用于止頭暈。葛根升脾胃清陽之氣,擴充血管,增進頸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眩暈癥狀。 第二部分:治肝 柴胡和黃芩疏肝,清肝熱,丹參配葛根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鉤藤和菊花來祛肝風,清肝熱。麥芽疏解肝氣。 第三部分:因為他有口干心煩,我重用太子參,益氣養(yǎng)陰。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脈象滑。脈象滑說明什么?說明體內(nèi)有痰濕。 中醫(yī)講,無痰不作眩。人的眩暈、欲嘔之感,往往考慮痰濕上犯所致。因此在治療的時候,就得化痰。 但是僅憑這些,證據(jù)明顯不夠充分,他還伴隨口苦、口干、心煩,脈弦,苔薄黃,這一套癥狀看下去,就是肝陽偏亢? 肝陽偏亢,肝氣不平,所以就脈弦。肝氣上逆,所以口苦口干。肝不藏魂,所以就心煩意亂。 所以,他的病根兒就有兩個了。一個是痰,一個是肝風。肝風吹起來,會夾痰上逆。而痰濕久蘊,也會引動肝風。所以,我才一邊治痰,一邊治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