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開始接觸交易的時候,我無比信奉技術分析,認為只要把各種理論和圖形研究透徹,就能在二級市場中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練就一手拈花指的絕技。 那時絕不允許任何人質(zhì)疑技術分析的有效性,與其說拒絕別人的不同意見,不如說是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總喜歡與別人在口舌上爭長短,畢竟想借此想掩蓋自己在專業(yè)方面的不足。 慢慢的,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jīng)驗積累的越豐富,見的投資者越多,就發(fā)現(xiàn)有很多現(xiàn)象是用技術分析解釋不了的。要想理解市場,必須站到更高的維度去思考問題,逐步的,自己的思維也開始變化,更追求市場的本質(zhì)和底層邏輯。這樣我就從一個純技術派,過渡成了價值派。 這個認知切換的過程,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我徹底放棄了所謂的“高拋低吸”。幾乎每一個談論技術的人,都說過這個詞。仿佛只要掌握了高拋低吸的“絕技”,就能在市場中無限穿梭??蛇@有一個前提條件的缺陷,就是你必須準確的知道,什么是“高”?什么是“低”? “高”和“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也會經(jīng)?;ハ噢D(zhuǎn)化,而且所謂的支撐,有水平的、也有傾斜的,有固定的、也有移動的。所以高拋低吸在邏輯和理論上都沒有錯,但實操的時候,用起來太難。認為自己能高拋低吸的人,都是過度自信的人,至少我做不到,沒那個能力,前期交了學費之后,老實了許多,后來發(fā)現(xiàn)錢都是躺著掙得,而是每天跑來跑去。 我這么多年實際見過的投資者也有上千了,看到的投資者數(shù)據(jù)更是數(shù)以十萬計,不可否認,有純粹做交易在圖形上盈利的,但能夠穩(wěn)定高收益的不足1%,甚至更少。一個牛熊循環(huán),大部分人都是以虧損結(jié)束,離開這個市場,所以單純做交易并不是一個坦途。 從2015年的股災開始,我思維上更多的出現(xiàn)的詞是“投資”,而不是“交易”,更追求的是穩(wěn)健,而不是某一段時間的暴利,更謙卑的知道學習,而是逞口舌之快的吹牛。短時間的盈虧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能否10年保持超越市場的平均成績,穿越牛熊才是現(xiàn)在追求的目標。股市就是一個不斷吹泡泡和擠泡泡的過程,泡泡擠得差不多,開始吹泡泡得時候,就是賺大錢得階段。 現(xiàn)在與別人進行關于市場的探討的時候,更多的不是爭論、辯論,而是一種互通有無的交流,我已經(jīng)無意說服別人,也說服不了,更沒有必要說服,因為市場永遠有分歧,這是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我只汲取于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別人提不同意見,我也只是笑笑,應承說道:是是是,你說的對。因為這個市場投資者,不論他是虧還是賺,他總愿意堅持自己的意見,越是老股民越是如此,可能是想炫技,也可能是想滿足自我表達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