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匆匆。眨眼功夫,又近過年。不由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最盼過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的農(nóng)村還很苦。我家的茅草屋,一逢下雨,到處漏水。有時半夜突然下雨,我們在夢中被雨水澆醒,不得不起來用盆子或桶四處接屋內(nèi)的漏水。那時糧食總是不夠吃,經(jīng)常餓肚子,根本不敢奢望有葷菜吃。唯有過年這天,我們才能敞開肚皮放肆吃飯,大快朵頤平時吃不到的肉和魚,一解饞癮。在兒時的記憶中,我望眼欲穿,天天盼望過年。斗轉(zhuǎn)星移,往往一不留神,大年又在我的期盼中悄然而至。 記得農(nóng)歷大年這天,爸媽很早就起來忙活了。等我懶洋洋睜開睡眼,屋內(nèi)早已是香氣四溢了。深吸一口,狂喜,是肉香味!火速起床。媽媽已準(zhǔn)備了好幾種菜,還煮好了一大鍋骨頭燉蘿卜,名曰“喜卜”。爸爸正在寫春聯(lián)。我爸那時是教師,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在我們那個地方,小有名氣。每年過年前幾天,好多鄉(xiāng)親都會請我爸幫其寫春聯(lián)。我爸總是有求必應(yīng),熱情幫忙,以至于自家的春聯(lián)都是最后才寫。 那時候我們一天只吃二餐飯,過年也不例外。早餐依然很簡單,隨便對付一下。好一陣龍飛鳳舞,爸終于寫完了,然后準(zhǔn)備貼春聯(lián)。我端著裝米湯的盆子,拿著用稻草做成的刷子,屁顛屁顛地跟在爸爸的后面。“貼正了么?”爸站在凳子上問?!巴崃送崃恕?。調(diào)整角度,爸再問?!罢苏恕?,我興奮地當(dāng)著“判官”。“進門的右邊貼上聯(lián),進門的左邊貼下聯(lián)”,爸爸邊貼春聯(lián)邊給我講解一些常識。 春聯(lián)貼完了,然后點蠟燭,放炮竹,祭奠先祖。整個鄉(xiāng)村,炮竹聲此起彼伏,蠟燭火遙相呼應(yīng),平時寂靜的鄉(xiāng)村,頓時熱鬧起來。 臨近傍晚,爸媽終于張羅好了一桌頗為“豐盛”的年庚飯。我早已是垂涎欲滴了?!盃敔敚棠?,快來吃飯”,我?guī)缀跏沁B拉帶推地把爺爺奶奶拉到了桌子邊,坐好。爸爸點燃一掛炮竹,興奮地宣布——開餐,炮竹還沒響完,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狼吞虎咽了。這時,媽媽總是不忘憐愛地提醒著我:“崽伢子,慢點吃,別噎著啦?!辈唤?jīng)意間,看見媽媽的眼,眼角處有晶瑩的亮光在閃動…… 吃完年庚飯,一家人圍坐在燒得通紅的炭火爐旁,邊吃瓜子花生等零食,邊烤火話家常。俗稱“坐歲”。這時,我會收到長輩們給我的紅包,寓意平安吉祥、紅紅火火。只是,紅包在我身上呆一夜,第二天又得交給媽媽“保管”了。媽媽說:“我?guī)湍銛€著,開學(xué)了給你買學(xué)習(xí)用品。”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在年庚飯后,媽媽發(fā)給我的一掛一百響的炮竹。我舍不得一次點燃,總是小心翼翼地把炮竹一個一個拆下來,慢慢玩。數(shù)來數(shù)去,一百響,其實很難拆出一百個小炮竹來。我點燃一根香,握在手里,時不時地點燃一個炮竹,丟出去,“嘭”,好刺激。小伙伴們在一起放炮竹,太頑皮了,有的故意把炮竹插到稀泥里,點燃,一炸,泥土四濺;有的故意點燃一個,丟到門前小溝里,污水四射;有的故意點燃一個,用臉盆罩住……沒放響的炮竹我們也舍不得放過,撿起來,折斷,倒出火藥,用燃著的香一點,“嗞”的一聲,火光四射,濃煙升騰,地上燒出一塊奇形怪狀的地圖。 往事如煙…… 改革開放,百廢俱興。如今,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社會上的食品和玩具已經(jīng)越來越豐富,炮竹也早就失去了原先的魅力。現(xiàn)在的小孩,按生活條件來說,每天都像在“過年”! 孩子們啊,珍惜吧,你們是真的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加油吧,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奮發(fā)圖強是老師對你們的祈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