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又來露個臉了。 上接前文。 為什么孫承宗和袁崇煥一定要把防線向北推呢? 袁崇煥在一篇給天啟的奏疏例說得很清楚: 關外四城雖延袤二百里,北負山,南阻海,廣四十里爾。今屯兵六萬,商民數(shù)十萬,地隘人稠,安所得食?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筑必不可已。業(yè)移商民,廣開屯種。倘城不完而敵至,勢必撤還,是棄垂成功也。故乘敵有事江東,姑以和之說緩之。敵知,則三城已完,戰(zhàn)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 從奏章上我們還知道了一件事,犧牲東江換取錦州、中左、大凌河筑城這是得到了明朝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首肯的,從這里面我們不難知道東江在明廷心中價值幾何了。 不過這篇奏章真有點損,袁崇煥之所以犧牲東江這么干脆無疑因為東江不是他的部下他不心疼。 前面碼字的提到過袁崇煥被孫承宗帶去皮島時曾經(jīng)仔細查驗過毛文龍上交的首級,那時毛文龍就很可能心里給袁崇煥記了一筆了。 毛文龍也是朝里有人的,這篇奏章想必他在逃到皮島上當島主時也應該是有所耳聞的,雙方這算是結(jié)下梁子了。 但是歸根結(jié)底,還是東江自身作用實在太小才會被明廷同意犧牲掉。 毛文龍影視劇形象 不老說袁崇煥了,這里也順帶提一下毛文龍吧。 前文說到了后金出兵朝鮮順帶收拾了毛文龍,鎮(zhèn)江等地的東江軍潰退進了朝鮮境內(nèi)。 東江軍在撤入朝鮮后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對此朝鮮深表感激兩次遣使到明朝要求明朝重賞毛總兵——砍了他腦袋。 現(xiàn)在毛文龍所謂戰(zhàn)功都出自一本叫做《東江疏揭塘報節(jié)抄》的書,這是毛文龍的孫子毛承斗所編纂的??傆腥藧勰妹凝埍仍牢淠?,可他們兩位除了都有個孫子會編書這點其它的碼字的還真不知哪里相同了。 《東江疏揭塘報節(jié)抄》里面各種奏報戰(zhàn)功算下來東江砍了后金6萬多兵將,這基本上就是后金的全部人馬,所以其后后金每一次出兵都肯定是陰兵。 這種明顯吹牛吹爆了的事情并沒有礙著某些粉們來給毛文龍洗地,他們宣稱這里面包括斬殺的異族老弱平民,是黑毛文龍殺良冒功的人們故意曲解了。 這些人不要臉加無知到這程度也是令人無語啊,這些人知不知道明朝報功的規(guī)矩是什么啊? 塘報就是軍事情報,殺異族的平民老弱不算戰(zhàn)績那就叫殺良冒功,張嘴閉嘴都在說東江軍殺良冒功然后用這個來否定東江軍殺良冒功,謊言重復萬遍就成真的了首先你也得編個謊話不是嗎? 比如為此捏造出一套什么不降才殺的說辭來,抓人當俘虜還問愿不愿意恐怕歷史上也就東江軍這一家吧? 韓國電影《南漢山城》,很難得韓國正視歷史的一部作品,圖為韓國國王向皇太極俯首稱臣。 一邊是后金對朝鮮又打又拉,一邊是東江軍殺朝鮮人冒功明廷不咎,不過就算這樣朝鮮依舊對明朝很忠心,直到1637年朝鮮才在皇太極的馬刀下俯首稱臣。 繼續(xù)說東江軍的問題。 為了給東江軍造戰(zhàn)績,一班人宣稱后金進攻朝鮮時多鐸所轄的正白旗被東江軍打殘了,因此皇太極出兵寧錦時才會只留下多鐸的正白旗守家。 這班人又接著瞎吹什么因為東江軍襲擾皇太極才撤軍,因此寧錦之戰(zhàn)最大功臣是東江軍。 寧遠之戰(zhàn)這么吹也許還行,畢竟努爾哈赤就攻城一天多就撤軍了。 可寧錦之戰(zhàn)這么吹就是逗啦。 清作為寧錦之戰(zhàn)的參與方在袁崇煥傳中對天啟七年(1627年)的寧錦戰(zhàn)事進程有很明確的紀錄: 5月11日后金軍包圍錦州(錦州到沈陽可有450多里啊); 5月28日分兵攻向?qū)庍h(這里寧錦之戰(zhàn)的百度詞條顯然搞錯了時間,5月28日后金才分兵,而錦州到寧遠有150里,后金絕無可能28日晨到達寧遠城外。) 后金軍的前鋒與從寧遠來的滿桂派出的救援錦州的軍隊在笊籬(zhàolí)山遭遇,寧遠援軍很快被圍但在被圍前向?qū)庍h派出了求救使者。 滿桂得到求援信后隨即和尤世祿率軍前往救援,后金軍沒敢戀戰(zhàn)滿桂成功地接應援軍退回關寧。 終于皇太極帶領的主力大軍到了寧遠城下,而這次袁崇煥沒有死守而是派滿桂出城迎戰(zhàn)。 因為后金從錦州到寧遠的路上至少要走一天多時間,所以這場寧遠城下的大戰(zhàn)最早只可能發(fā)生在6月1日(以上都是農(nóng)歷時間,一個月固定30天)的早晨。 雙方在寧遠城外大戰(zhàn)一場,滿桂在城下?lián)]刀砍人,袁崇煥在城頭開炮炸人。 從后金的記錄看應該這場城下之戰(zhàn)后金最終還是贏了,遼東軍退入了城內(nèi)。 這里多一句嘴,很多文章大肆宣揚什么關寧軍,然而在明朝歷史從來沒有過一支叫關寧軍的軍隊。袁崇煥主持遼東時期遼東軍一直控制著錦州,歷史中真正意義上的關寧軍應該是指的松錦大戰(zhàn)后吳三桂手下殘余的遼東軍。 然后...... 無論是袁崇煥傳還是滿桂傳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后金有攻過城,皇太極這人蠻陰的不愛做虧本買賣,何況對寧遠城他也肯定有心理陰影,所以碼字的覺得恐怕是沒有攻城便撤退了。 皇太極率軍返回了錦州,趙率教一如既往地跟他磨著不斷派使者求和,但是就不開門迎接他。 明清交際之時戰(zhàn)場的主角已經(jīng)開始向熱兵器轉(zhuǎn)化。 惱羞成怒的皇太極于是對錦州發(fā)起了進攻,不出意外地他跟他老子一樣又被紅夷大炮教做人了。 后來皇太極會封尚可喜、耿仲明為王,跟他在寧遠和錦州吃了紅夷大炮太多苦頭多少有關系。 6月5日原本意氣風發(fā)的皇太極不得不黯然神傷地退兵了,明朝再一次在防守戰(zhàn)中獲勝了。 從后金軍出發(fā)到撤退,這場寧錦之戰(zhàn)持續(xù)了一個月,東江軍只面對他們的毛大帥宣稱的在朝鮮已經(jīng)被‘打殘’的正白旗卻無甚作為,難道是怕那個手下敗將多鐸嗎? 說實在的這些人編都不會編,這么不合邏輯的理由他們也能想出來,還居然有一堆中二信了。 東江軍真有那水平早就打到遼陽城下了,也不會后來被遼東軍按在地上摩擦。 何況當時后金兵力也就6萬左右,按三人出一兵算當時后金就不到20萬?。ㄟ@還算上了漢八旗的數(shù)量),真被毛文龍減丁6萬后金還能入關? 這種牛居然還有人信。 其實寧錦之戰(zhàn)對于明朝最積極的信號不是守城守贏了,而是笊籬山、寧遠城外兩場野戰(zhàn)明軍都沒吃什么虧。 這說明孫承宗、袁崇煥在遼東治軍開始取得了成效,遼東軍野戰(zhàn)能力已經(jīng)大為提升。 這無疑對明朝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明朝此時已經(jīng)是病入膏肓,這個好消息來得太晚了。 遼東交戰(zhàn)的雙方都在進步 而寧錦之戰(zhàn)對明朝也有一個壞消息,后金軍的后勤水平在皇太極的治理下大大增強了。 從5月11日到6月5日后金對錦州采取了圍困戰(zhàn)術,這充分說明后金軍后勤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再是努爾哈赤時那一支就地搶糧補給像是強盜般的軍隊,也說明后金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治理下變得更像是一個國家了。 后金在寧錦之戰(zhàn)中真正表現(xiàn)出了一個國家軍隊的樣子。 可是明朝執(zhí)政的閹黨只看到了這個好消息對于壞消息根本沒上心,而袁崇煥后來的表現(xiàn)也說明他因為寧錦的勝利對皇太極更加輕視。 驕兵必敗啊。 對皇太極生出輕視之心的不僅僅是袁崇煥還有閹黨,他們也覺得努爾哈赤死了,這個二世祖皇太極就是個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 于是我們看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閹黨這會想起了袁崇煥的出身(這個存疑,閹黨為何攻擊袁崇煥沒有任何史料給出明確答案),于是朝堂上閹黨御史們開始參袁崇煥不救錦州暮氣。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一件往事了。 袁可立當年被彈劾去職據(jù)說就有毛文龍的參與,而袁崇煥利用東江挨后金揍趁機北進這件事對明朝是大功一件,但是對毛文龍那是一件恨事啊。 所以這種打落水狗的機會,毛大帥會放過嗎? 為何后來袁崇煥一回遼東就要砍了毛文龍,也許答案就在這個時候。 袁崇煥這人膽大但也很惜命,眼見朝堂上御史們發(fā)作明白危險了,他趕緊上書求回家丁憂去。 在等辭職報告被批準的日子里袁撫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求生欲,又另外上書給朝廷請求給魏閹建生祠。 很多人攻擊東林愛舉例袁崇煥給魏忠賢修生祠,以此說明東林的人都是人品低下的。 袁崇煥這個人的成分說實在的到這時算不算東林都不好說,而且從《明史》記錄看袁崇煥根本就沒修成魏閹生祠。因為7月他的辭職報告就被批準了,所以他沒時間給魏閹修生祠。 從遼東回廣東老家得先去北京謝恩,這一去袁崇煥又升官了,但是這次升官袁崇煥應該比升任按察使時心里更加難受些。 及敘功,文武增秩賜蔭者數(shù)百人,忠賢子亦封伯,而崇煥止增一秩。 攤上天啟這么一個皇帝,明朝真是時也命也啊。 碼字的想不通一件事,天啟怎么會同意袁崇煥辭職的,難道他真的就是一個魏忠賢的提線木偶嗎? 作為寧錦之戰(zhàn)第86位的功臣袁崇煥黯然地回家丁憂去了,而另一邊皮島上的毛大帥很是拉風。 毛文龍不但因為寧錦之戰(zhàn)敘功得到大量賞賜,島上的監(jiān)軍太監(jiān)還向他保證將他這個東江鎮(zhèn)的軍費漲到一年一百萬兩。 不過這個軍費漲不漲實質(zhì)意義不是很大。 要知道魏公公從天啟五年(1625年)到天啟七年(1627年)他老人家就欠了九邊餉銀合計4646641兩。而從萬歷三十八年到天啟七年(1610—1627)十八年間,明廷總共欠餉是9685571兩。 現(xiàn)在說到東江軍網(wǎng)上歷史學家們總愛拿不知出處的數(shù)據(jù)(只有某御史給的總數(shù),那個一年多少兩根本沒出處)給東江軍鳴冤叫屈,但是那時明朝九邊誰又不是被欠著的?誰家沒有鬧過餉??? 而且東江是有外快的,這個在沈陽故宮里的《滿洲老檔》都記著呢。 寧遠之戰(zhàn)、寧錦之戰(zhàn)兩戰(zhàn)后金損兵折將無所獲,明金之間又到了一個態(tài)勢轉(zhuǎn)換的節(jié)點,后金被明朝的寧錦防線畫地為牢困在了東北。 寧錦之戰(zhàn)后皇太極啥沒撈著灰溜溜地回到了沈陽,這時無疑后金內(nèi)部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龍井關長城遺址 但是,沒過多久一份大禮就送上了門來,這讓皇太極看到了打破困局的希望。 說了這么多袁崇煥,下一篇換個主角給毛文龍吧,對了還有給皇太極送上大禮的那個人。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頭條中搜索碼字的文章,《明亡帝責——熹宗亂局:袁崇煥的舞臺之演員就位》或點擊文末的傳送門了解更多。 都到這了覺得碼字的寫得還不錯的話就點個贊粉一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