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一名腎內科醫(yī)生。平時的工作就是為患者解決各種腎臟問題。而題主所談到的“水腫”,它其實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體征”。并不是腎臟疾病所特有的。像心源性、肝源性、營養(yǎng)不良性、內分泌性等多個方面如果出問題都可引起“水腫”。那腎不好所引起的水腫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就從??频慕嵌葋碚務勎业目捶?。 水腫的簡單解釋我們單純的從字面上來理解,水腫就是指的組織間隙過多的液體積聚,當積聚的液體超過體重的4%-5%時就可表現(xiàn)為顯性水腫(即肉眼即可看出,如眼睛、下肢等部位腫起來了)。它可劃分為全身性、局限性兩大類,像水腫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心包積液等隱性水腫的表現(xiàn)。 腎臟不好為什么會出現(xiàn)水腫?
腎病性水腫 ●這里我著重需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腎病綜合征”,它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高脂血癥”。注意,凡是可能引起腎病綜合征的因素,如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病、局灶性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IgA腎病等都會引起腎病性水腫。 ●究其原因,腎病性水腫發(fā)病機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低蛋白血癥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它就是造成組織間液積聚的原發(fā)因素。而低蛋白血癥發(fā)生的原因就是血漿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大量隨尿丟失(蛋白尿),白蛋白的丟失量每天可達10~20g(做個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即可知曉),這個量顯然是超過人體蛋白合成的能力的,從而造成人體白蛋白呈現(xiàn)“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 ●有朋友可能有疑問了,為什么白蛋白下降,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后就會引起水腫呢?我在這通俗點解釋,也就是說我們“血漿 的白蛋白”具有抓住“水分”的作用,當你血漿的白蛋白減少后血液中的水分就會失去控制從而進入組織間隙,在皮下組織疏松和皮膚松軟的部位引發(fā)水腫,如老百姓常說的“眼瞼水腫”。 ●由于持續(xù)的低蛋白血癥導致膠體滲透壓下降,這時候我們全身毛細血管的濾出就會增加,在引起組織間液增多的同時,也會造成血漿容量的減少和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下降,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我們人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SS系統(tǒng))被激活,同時由于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又激活下丘腦-神經(jīng)垂體引起ADH(血漿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多,綜合這兩方面因素導致人體進入“水鈉滯留”的狀態(tài),故而引發(fā)腎病性水腫。 腎炎性水腫 ●這里我主要需要介紹的是“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血尿、蛋白尿、紅細胞管型、少尿等、高血壓和水腫)。它引發(fā)水腫主要是“球-管失衡”(腎小球、腎小管)導致人體水鈉滯留所導致。其實質是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但不伴有腎小管重吸收的相應減少。 ●由于腎小球血管的內皮細胞和間質細胞因疾病狀態(tài)發(fā)生“腫脹和增生”。而炎性細胞滲出、纖維蛋白的堆積充塞囊腔,使得后者變得狹窄,故而通過腎小球的血流大為減少,這樣的后果就是腎小球的有效濾過面積明顯下降,最終腎小球對水、鈉的濾過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完整的腎小管(它的重吸收功能沒有被疾病所影響)仍以正常速度重吸收“鈉和水”,故產(chǎn)生高滲性少尿甚至無尿,大量的水、鈉滯積于體內,引起血漿容量和血管外細胞外液量的明顯增多,組織間液因而增多而不能被淋巴回流所代償,于是出現(xiàn)腎炎性水腫。 綜合總結相信經(jīng)過我前面對發(fā)病機制詳細的闡述(具體機制較為復雜,不明白可以反復多讀幾遍來推敲),現(xiàn)在再來理解題主的疑問“腎不好的話會腫?如果腫自己又消失了是不是說明沒有腎不好?”就簡單多了。即腎不好會引起水腫,如果水腫自己又消失了不能理解成“腎沒有不好”。我將它分為兩種情況:要么就是疾病經(jīng)治療后好轉,原發(fā)病好了水腫自然消失;要么就是疾病所引發(fā)的水腫程度不劇,呈“晨輕暮重”的特點,所以早上起來可能沒感覺腫但一天活動下來又腫起來了。 作者寄語:本文不構成醫(y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yī)療指導意見,僅為健康科普所用。耗費大量時間總結而成,不加入專欄。無償、免費的讓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學到了,不要吝嗇,點個轉發(fā)幫助一下更多人,感謝支持。 |
|
|
來自: 秦川半夏 > 《醫(yī)文雜談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