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格說,我們接下來要分享的材料,包括隔音和吸音兩種。隔音和吸音,其實是兩個概念,簡單說,隔音能阻斷噪音,阻止聲音的進出;吸音是改善房間的聲音,減少已經(jīng)存在的聲音回響和混響。隔音和吸音的處理材料也一目了然,隔音材料密度高,重量大;吸音材料比較輕,也柔軟,大多是多孔的蓬松材質(zhì)。大多家里,以處理隔音為主,吸音為輔,所以,我們先來看一下吸音。 吸音是利用聲學特征來吸收聲音的反射,所以吸聲材料科學的分發(fā),主要是三類: 「第一類,多孔吸聲器」 多孔吸聲器,適合處理中頻的聲波。吸聲原理是聲波穿過材料表面進入蜂窩狀或纖維狀結(jié)構(gòu)中,在這些結(jié)構(gòu)里,聲波大部分被阻尼(會轉(zhuǎn)化為很小的熱能),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發(fā)射到房間里。 專用多空吸聲材料,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兩種: 礦棉: 玻璃纖維: 其實,家里常用的布窗簾,地毯和織物等,也可以說是多空吸聲材料。 「第二類,膜(板)吸收器」 這類吸收器是剛性無孔,直觀上,會被很多人忽視作為吸音的材料,事實上,膜(板)吸收器適合處理低頻聲波。 因為家里幾乎所有的板式家具,像門、地板、桌子、柜子等,都可以充當板吸收器,在處理家與外界的隔音上(下面內(nèi)容會詳細展開),會用窗等,室內(nèi)側(cè)的玻璃也可以相當于板吸引器,所以,室內(nèi)對低頻聲波的吸引處理,大部分家庭可以不用考慮額外用膜(板)吸收器。 「第三類,共振吸收器」 不像多孔吸收器和膜(板)吸收器,共振吸收器是專門為吸音制造的材料,常用家用物件里一般都沒法充當這類吸收器。 共振吸收器相當于一個聲學振動系統(tǒng),前端一般是多空的金屬或者石膏板,后面有材料填充腔,可以根據(jù)不同聲波頻率,填充多樣性的吸音材料,拓寬不同頻率的聲波的捕獲能力。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會在家里錄制短視頻,也給大家特別介紹一個人聲錄音吸聲板。 用泡沫板材質(zhì)環(huán)繞麥克風,防止麥克風拾取回聲,減少干擾以盡量獲得純凈的聲音。 然后就是介紹隔音了,在列出隔音材料之前,還是先介紹下四個隔音原理。 「一、質(zhì)量原理」 所有重而厚的固體材料都會擋住聲音。除非是撞擊類聲音,所有阻隔空中聲音最有效的就是用質(zhì)量原理,就像密實的厚墻一定比薄墻更隔音。 「二、阻尼原理」 阻尼,簡單說就是通過摩擦讓振動幅度逐漸下降甚至消失的情況,是阻隔低頻噪音的最有效方法。 「三、去耦原理」 唉,分享文章最不想用專業(yè)術語,晦澀枯燥!但這原理,又沒法用其它通俗的來替代。隔音處理上,特別麻煩的處理建筑物本身撞擊帶來的噪音,比如樓上的拍球聲,去耦就相當于在建筑結(jié)構(gòu)的某些部分引入間隙,中斷聲音振動。所以,去耦需要在施工階段做實施,后期很難實現(xiàn)好的去耦效果。去耦施工,最好找單項的專業(yè)施工,一般的家裝工人沒有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能做好這塊,一旦沒做好,反而會惡化噪音。 「四、吸收性原理」 吸音部分,上面內(nèi)容已經(jīng)分享,就不再贅述。直接來看隔音材料吧。 乙烯基聲音屏障 這種是合成材料,因為是通過質(zhì)量原理阻隔聲音,所以重量不小,但厚度不大,3毫米左右。貼在墻上、天花板、地板,或者用來包裹管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綠膠 這類材料是用阻尼原理阻隔聲音。在石膏板和原墻體之間的接縫,石膏板和石膏板之間,或者隔音或吸音材料與墻體的接縫,可以用它。 彈性聲道 這是利用去耦原理,用來提高墻壁和天花板的隔音能力一種材料。如果想做去耦,可以先把這材料照片發(fā)給木工看一看,如果工人沒有見過這樣的材料,最好還是另請專門的隔音施工,這種材料如果安裝不當,是沒法起去耦作用的。 隔音石膏板 比起前面幾種,這個比較常見。隔音石膏板主要是用阻尼原理隔音。 隔音窗膜 隔音窗膜對外能隔音,對內(nèi)又可以通過膜吸收器作用吸音,所以從后補式隔音來說,是可以被更重視的一種材料。但為什么說是后補式?如果是裝修階段考慮換窗或者換玻璃,更理想的是用夾膠玻璃。 系統(tǒng)門窗 從室內(nèi)與外界的隔音角度,絕大多數(shù)家庭,最理想的隔音方式,就是換上系統(tǒng)門窗。對于系統(tǒng)門窗的介紹,裝家有不少舊文,大家有不太了解的可以再搜來看一看。 擋風雨條 
 這是特別經(jīng)濟劃算的一種隔音隔熱材料。關注裝家時間長的朋友,怕是要聽出耳繭來了。 門封條 
 一般是橡膠材質(zhì),阻擋住了門與地面間的縫隙,隔音外也能隔熱。很多人還會貼在入戶門下沿,理論上能阻擋一些小蟲鉆縫入戶。 本期分享就到這里,愿大家都能在靜謐的家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