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假期全記錄 在經(jīng)歷了半年多的新冠疫情考驗之后,庚子年的國慶黃金周,人們外出旅游的意愿分外強烈,我與家人選擇了游覽歷史文化名城成都。這是第二次到成都,出發(fā)前,我就把望江公園列入了重點游覽目標。 望江公園位于成都城東南,是一座以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享譽海內(nèi)外的古典園林。 望江樓始建于1886年,1890年建成。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樓名原為“崇麗閣”,是根據(jù)晉代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中“即麗且崇,實名成都”而得,民間俗稱望江樓。 這座巍峨美麗的名樓立于錦江南岸,周圍綠樹翠竹環(huán)繞,又有浣箋亭、五云仙館等建于周邊,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參觀游覽。正如公園大門楹聯(lián)所書: 一水繞當門,滾滾浪分岷嶺雪 雙扉開對郭,熙熙人樂錦樓春 說到望江樓,就不能不提“巴蜀第一才女”薛濤。薛濤是中國古代作詩最多的女詩人,也是中國古代留存詩作最多的女詩人,也是活躍于西蜀政壇和文壇上的一顆璀璨的明星。薛濤一生愛竹,嘗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自勉。居所周圍遍種佳竹,常與友人一起在竹林中漫步,并與友人詩歌唱答: 酬人雨后玩竹 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云茂 ,虛心能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jié)奇。 薛濤死后,葬于此處,人們懷念她時,就在此處遍植翠竹,逐漸形成了今天中國第一竹子公園—望江公園修竹萬竿的幽簧盛景。 01:57 去APP下載 薛濤紀念館 薛濤(公元781—832年),唐代著名女詩人。她容儀頗麗,文采風流,多才多藝,工為詩,精翰墨,通音律,并創(chuàng)制了風行一時、流傳千載的薛濤箋,堪稱“巴蜀第一才女”,名列唐代四大女詩人之首。她一生賦詩四十余年,作詩五百余首,歸入《錦江集》,留存至今的薛濤詩有九十二首。她是中國古代作詩最多、留存詩最多的女詩人。不僅如此,薛濤才思敏捷,具有杰出的政治見識、出色的案牘辦理能力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歷事十一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皆以詩受知,并曾被奏報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幕府女校書。歷屆“川主”都把她當作資政議政的對象,她不僅是文壇之星,也是活躍于西蜀政壇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洪度集》 《錦江集》五卷 薛濤詩作展刻 薛濤詩作目錄 薛濤在世之時,自韋皋至李德裕的歷任節(jié)度使都很欣賞她的詩。薛濤詩清新雅正,文情搖曳,瀟灑飄逸,因而也受到名士高官的贊賞與肯定。史書記載:“其間與濤唱和者,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嚴綬、張籍、杜牧、劉禹錫、吳武陵、張祜,余皆名士,記載凡二十人?!?。 元稹稱薛濤詩令“紛紛詞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王建贊頌薛濤: 掃眉才子知多少, 管領(lǐng)春風總不如。 及至宋代、明代、清代都予薛濤詩以極高評價。 五云仙館 館名系取薛濤詩句而成。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館內(nèi)陳列有張大千于1947年所作《薛濤制箋圖》,為畫中精品。 薛濤墓 薛濤卒于公元832年,葬于望江樓附近。舊墓在四川大學校內(nèi),于文革中被毀。1994年10月,薛濤研究會于望江樓公園內(nèi)文物區(qū)竹林深處復建了薛濤墓。 川大校園內(nèi)保留的薛濤墓舊跡。 薛濤井 薛濤為寫詩方便,創(chuàng)制了一種深紅色小箋,時稱《薛濤箋》,深受文人雅士喜愛 ,歷代多有仿制,風行千載,一直流傳至今。薛濤制箋及后人仿制皆取用此井水。有古詩云: 自昔名傳女校書 浣花箋色艷寰區(qū)。 至今井水供烹茗, 留得甘香醒酒徒。 據(jù)此可知,游望江樓品薛濤井水沏茶之雅風由來已久。 浣箋亭 建于清代,為紀念薛濤制箋而建。亭內(nèi)展示薛濤制箋工藝和古法造紙流程。 不知不覺中,一輪圓月已掛天邊,正如園中一副楹聯(lián)所寫: 古月朦朧,竹韻曾經(jīng)迷倩影 新天璀璨,江聲依舊伴香魂 …… 暮色四合,一行人向園外走去。 告別中,心中草擬小詩一首,以此結(jié)束本篇吧: 臨錦江 夕陽遲暮臨錦江, 望江樓畔盡徜徉。 庚子流年秋光里, 竹林幽徑遐思長。 原子 2020、1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