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此陪伴,相互成全 跟著刀哥看教育 我還能不能再往前一步? 四川綿陽經(jīng)開區(qū)富臨初小 廖黎黎 小引 自從5月和李鎮(zhèn)西老師有過一次對話后,他這句追問——我還能不能再往前一步?就一直縈繞著我,像孫悟空的緊箍咒般,欲罷不能。 帶著這句追問我在掙扎與糾結(jié)中前行,7月因行程沖突,原本不確定能否參加的廈門行走,終于在最后幾天協(xié)調(diào)好時間如期到達。從39°的杭州到32°的廈門,在這個飛機大面積延誤的時間段里,航班卻準點起飛提前到達,是行走魅力太大,還是我人品爆棚。 教育行走講座場場精彩,我不想成為“到此一游”的觀光者,也不想只做貢獻掌聲和鮮花的喝彩者,在掙扎糾結(jié)思辨以及嚴重地拖延之后,有了以下文字。 我們不僅是來聽名師大咖們的講座,更需要思考他們講座背后的東西。為什么選擇這樣的主題給我們講座?做這樣的講座他們經(jīng)歷了哪些準備?多少年的堅持和歷練才讓他們變成今天光彩綻放的樣子? 開場,劉良華老師那句“要有消化各種思想的能力”直入我心。的確,最近接收的信息太多、太雜,快要擠爆我的大腦了。我是否具備了消化和吸收各種思想的能力? 謝帥用心良苦一手策劃的“變態(tài)辯論”啟發(fā)我:無論教育還是人生,比起針鋒相對,更重要的是換位思考,反復(fù)思辨,而后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文質(zhì)老師的講座《如何寫一本書》,厲害的他總能把離題萬里的提問拉回到主題上來,這思維轉(zhuǎn)速,這臨場應(yīng)變功夫了得?;又校姨岢觥坝辛祟}目《童書帶我看世界》,腦子里內(nèi)容太多、太雜,如何構(gòu)思屬于自己的框架?“的疑問。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缺乏的是提純。 “你腦子里內(nèi)容太多、太雜,是跟你大腦沒有提純有關(guān)系。說想法太多,其實就意味著你太年輕。你現(xiàn)在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你駕馭不了這個可能性,也是你現(xiàn)在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你準備的時間可以更長一點,你的練習期越長越好,你要經(jīng)歷了生命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之后,你才可以開始寫作……” 是啊,我總是冒出奇思妙想,卻從沒有好好整理和提煉。 其實這個題目,是某天突然從我腦子里“蹦”出來的,毫無預(yù)兆,這個蹦出來那一刻的體驗真的很神奇。我到?jīng)]有想過要寫一本書,可能會是一些文字吧,會場那天看時間不夠就沒繼續(xù)問,“怎么這么奇怪,會突然蹦出個題目出來呢?大師們寫東西是先有題目,再有內(nèi)容?還是先有內(nèi)容,再取一個好的題目呢?”后來我和姜老師有過交流,她告訴我先有什么,后有什么并不重要,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生發(fā)。再后來,四葉草對我說期待我的新書哦。天!我才突然意識到,這個沖動地一問,竟然給了自己一個這么大的任務(wù)。不著急寫書,先豐厚自己,沉淀自己,先把自己活成一本有趣、有料,有溫度的書,這樣N年以后才有可能寫書。 結(jié)束廈門行走,未來的一年里,我首要的該是做減法,整理腦海中這些雜亂的東西,在思考上更進一步,提煉和提升自己的想法。 劉發(fā)建老師用十年時間生發(fā)出來的“魯迅課程“進一步詮釋了怎么做課程。我開始思考,我的魔法故事會泛泛地講著好玩的故事,卻僅僅停留在膚淺的表面,該找準一個點向下深挖,或許深挖100米,屬于自己的課程就出來了。伍松,一個用心推動閱讀的公益人,聽過他好多次講座,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然而每一次聽,他都有新的觸角。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我私下給伍松老師歸納為:一個好基因,一個好習慣,一份好鼓勵。每一位大師的背后都是海量閱讀壘起來的。 在閱讀課程上再往前一步,找到屬于自己的課程。繼續(xù)思考,我又開始困惑,這個屬于自己的課程到底該從哪里入手?是從最困惑的地方,還是從最得心應(yīng)手地地方?現(xiàn)在我做不了頂層設(shè)計,但可以勾畫出大致的框架,小步前行,或許做著做著就豁然開朗了。 從“精彩一群”到“人間四月”,再次見到曉蓉姐和她的團隊越發(fā)光彩照人了。腦海中一直回蕩著曉蓉姐的這句話——任何人的成長脫離了對群體的研究、服務(wù),都會顯得單薄。晚間沙龍,廈門青年教師共同體又帶給我新的思考,每只大雁扇動翅膀時,都會帶動跟隨其后的大雁更加熱情高漲地飛翔。共同體,就是共同的一個場,在這個“場“中,我們傾聽、交流、不斷地碰撞,不斷地鼓勵,不斷地喚醒,形成更有生命力的更大的“場”。 然而,我困惑的是,這里有這樣一個“場“存在,離開了教育行走的”場“,回到我們的地區(qū),又到哪里去尋找這樣的共同體? 在團隊建設(shè)上或許也應(yīng)該再往前一步,構(gòu)建屬于我們身邊的共同體。 來自臺灣的香吟老師的的確確稱得上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喜歡她用心說話的語調(diào),喜歡和她拍照時童心未泯的pose,更喜歡她記憶、連結(jié)、思辨地思維模式,在與我們分享“曼陀羅思考法”時,我聯(lián)想起祖慶老師用曼陀羅思考法開發(fā)了“曼陀羅創(chuàng)意寫作”,我該怎樣學習并利用好這個思維方法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涂校長,有趣,有料,做起事來效率極高,她這次給我們帶來了Hing翻全場的創(chuàng)客與跨界,每個人都應(yīng)該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如何跨界?在會場,我還喜歡靜靜地欣賞英才的兩位女校長,大氣干練的呂校長,溫婉如水的鄭校長,正是這樣的搭檔成就了大氣溫潤的英才學校。還有美貌與智慧并存,沉靜理性謙遜親切的麗琴師,以及剛被我列入女神榜單的小豆子女神,都值得我們好好欣賞和學習。 不知何時起,我已不是當年那個柔弱的小女子,但距離這幾位女神,還有很大差距,先讓自己變得有趣起來吧,向這幾位女神學習,在性格上再往前一步,讓自己變得美麗而豐厚。 最好的導(dǎo)師,是引領(lǐng)你通過自我的力量抵達豐厚的人,感謝謝帥和文質(zhì)老師,感謝行走中的美仁們。小輝輝說“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把斧,藉此,需要劈開思維中的混沌,讓思維慢慢變得清晰“。而我,帶著一個問題出發(fā),歸來卻生發(fā)出一堆問題,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好事。就這樣被問題簇擁著再往前一步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