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本期專家 Doctor Kang 糖尿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病,比起疾病本身,其并發(fā)癥更加危險,請侯教授為我們介紹一下糖尿病并發(fā)癥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 侯教授 糖尿病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種非傳染性的、全社會的流行病,視為流行病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個患病率非常高。目前我們國家的基本對外公布的數(shù)據(jù),對成人來講,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的患病率,包括我們國家衛(wèi)健委公布的數(shù)據(jù)都是10.9%,也就是說,在100個20歲以上的成年人里面,差不多有11個糖尿病患者。正因為糖尿病的患眾(基數(shù))非常大,而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又是一個非常復雜而艱巨的問題,就會導致糖尿病長時間控制不良,進而發(fā)生各種各樣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常見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一個人體(從上至下)簡單的說,糖尿病對機體的危害是一個全身的、系統(tǒng)性的危害,它可以引起從頭到腳的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我們先從頭來說,它可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血管病,對于頭部的眼睛,可以引起微血管并發(fā)癥進而引起視網(wǎng)膜病變。再往下的話,就到心臟了,我們重要的器官心臟,同樣因為糖尿病,可以誘發(fā)全身的動脈粥樣硬化,表現(xiàn)在心臟上就會發(fā)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血管和心血管就會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大家比較熟悉的,像腦卒中還有心肌梗死等等。如果再往下數(shù)的話,就到了一個關鍵的臟器就是腎臟,糖尿病有長時間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時也會誘發(fā)高血糖相關的慢性腎臟損傷,我們稱之為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已經(jīng)成為全球、包括我們國家在終末期腎病透析里的首位的病因,再往下就到我們的腳了,我剛才講從頭到腳,這個腳部并發(fā)癥主要指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病的發(fā)生有兩個關鍵的基礎,一個是下肢的動脈粥樣硬化,另外一個就是周圍神經(jīng)并發(fā)癥,周圍神經(jīng)并發(fā)癥會導致感覺或者運動失常,因為血管的這種動脈硬化會導致供血不足,這兩個因素就會發(fā)生包括潰瘍在內(nèi)的下肢病變,我們統(tǒng)稱之為糖尿病足病,或者叫肢端的壞疽。這就是簡單的來講、概括的說,糖尿病的主要的慢性并發(fā)癥。 Doctor Kang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一種主要并發(fā)癥,也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請侯教授為我們介紹一下為什么會發(fā)生糖尿病足,其危害是什么? 侯教授 糖尿病足比較科學的稱謂應該為糖尿病足病。剛才我提到過,它主要的發(fā)病基礎有兩點,一點是下肢的動脈粥樣硬化,另外一點就是周圍神經(jīng)損傷,又叫周圍神經(jīng)病變。這兩個因素導致了容易發(fā)生下肢的這種包括足部受到一些損傷,比方說燙傷、扎傷、碰傷,在正常人群里面,這種情況也會經(jīng)常碰到,但是在糖尿病人群里面,如果碰到類似的情況,就會難以愈合,所以就會發(fā)生壞疽、潰瘍。我們把這些情況統(tǒng)稱之為糖尿病肢端潰瘍或者是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的原因,因為之所以說它致殘是因為由于動脈粥樣硬化,這種潰瘍是很難愈合的,很多的患者是要截肢。所以我們說它是在非外傷截肢的人群里面,糖尿病足病是導致截肢的首位原因,所以說糖尿病足的危害還是非常嚴重的,要想防治糖尿病足,需要從糖尿病的防治開始做起,要預防,把血糖控制好,要做好糖尿病的綜合管理。另外要積極的治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要積極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周圍神經(jīng)并發(fā)癥。如果能做到這兩個方面的積極預防的話,糖尿病足就可以不發(fā)生,發(fā)生了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不僅如此,剛才我也提到,糖尿病足是非外傷性截肢里的、原因里面的首位原因,我們知道外傷、車禍,這是導致截肢的一個常見因素,現(xiàn)在我們是處在和平社會里,過去戰(zhàn)爭的外傷是導致截肢的原因,但是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在非外傷性截肢的原因里,糖尿病足所導致的截肢是占所有的原因里邊的第一位原因。所以從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糖尿病足是導致整個糖尿病人群致殘的一個主要原因。  Doctor Kang  糖尿病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已經(jīng)為大家所熟知,有資料顯示心腦血管疾病位居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第一和第三位。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2~4 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也顯著增加。請侯教授為我們介紹一下,為什么說心腦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大的殺手? 侯教授 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高血糖就是發(fā)生心腦血管病的一個最前期的原因,這中間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因為長時間的血糖控制不良的話,包括在發(fā)生臨床糖尿病前期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的這個階段,都會導致容易促發(fā)機體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而這種動脈粥樣硬化,在機體的分布上來講是非常廣泛的。我們在判斷別的動脈粥樣硬化的時候,比方說心臟知道放支架了,這是心臟的問題。對糖尿病患者來講,比方說知道心臟放支架了,那腦動脈的硬化也是非常廣泛的,所以糖尿病所發(fā)生的這種動脈這樣硬化,是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換句話說,糖尿病導致了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又導致了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上游疾病,是發(fā)病的病因和誘發(f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糖尿病人群要想預防這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還要早期在沒有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之前,就要良好的控制血糖,這是從預防的角度。糖尿病所誘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已經(jīng)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們過去稱,人類健康有三大殺手,第一大殺手就是心腦血管病,第二大殺手就是各種癌癥,第三大殺手就是糖尿病。這第一大殺手和第三大殺手結(jié)合在一起,其實它們是有相關性和因果聯(lián)系的。目前來講,在對于我們亞洲人群,對我們中國人來講,事實上來講,和外國人還是不一樣的,像歐美國家,他們的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梗死,而我們中國人群可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群,更多的表現(xiàn)為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這和我們亞洲的人種的種族特點是有關系的。所以我們在評估心腦血管疾病的時候,更要針對我們黃種人的種族特點,要全面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所產(chǎn)生的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在這個方面來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好多的糖尿病的病人就半身不遂了,這種情況是更為常見,而外國人更為常見的是心梗所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    Doctor Kang  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與肥胖“密不可分”。請侯教授為我們講解一下,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體重管理? 侯教授 糖尿病和肥胖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說它倆之間有什么關系的話,它倆就像同一棵樹上結(jié)的兩顆惡果?;蛘哒f這兩個惡果,還是一個同卵雙生,或者說我們叫它有共同的發(fā)病土壤,可以這樣講。至于說剛才提到的詳細的患病率的數(shù)據(jù),我倒是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肯定或者是否定。因為這只是從有關文獻上檢索到的一個初步的結(jié)果。到現(xiàn)在為止,尤其是我們國內(nèi),缺乏詳細的正常體重的人群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的患病的情況,但是有一點是非常確定的,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顯著增加的。這一點毫無質(zhì)疑。從糖尿病的一級預防或者早期預防角度來講,要想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降低糖尿病的總的人群總數(shù),就要從預防肥胖、治療肥胖做起。肥胖的人群,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的是顯著增加的,至于現(xiàn)在提到的詳細數(shù)據(jù),我的心中并沒有一個詳細的這種數(shù)據(jù)。至于說它倆之間的這種因果關系,主要是肥胖的人群都存在胰島素抵抗的問題,這是發(fā)生糖尿病的一個(機制),我們叫病理、生理的基礎機制,就是叫胰島素抵抗。另外一個方面,大家知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調(diào)控糖代謝的胰島素,它的代償?shù)哪芰Γ拖癜l(fā)動機馬達的動力一樣,對于一個正常體重的人,調(diào)節(jié)糖代謝的能力是綽綽有余的,可以把糖的代謝調(diào)控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但是如果是超重的話,大家就可以設想一下,相當于馬達是要超負荷的在工作,就是我們說的代謝負擔加重,長時間的代謝負擔加重就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的最終結(jié)局就會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失代償。具體來講,什么叫失代償呢?當你體重胖的時候,為了維持正常的機體代謝,它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胰島素分泌多了,就容易發(fā)生胰島素抵抗。因為有的時候需要,有的時候不需要,它必然要通過胰島素抵抗,避免產(chǎn)生過多的胰島素,產(chǎn)生過度的胰島素的效應。長此已久的話,機體的這種代償能力就會失代償,也就是說導致胰島素分泌會不足,一旦胰島素分泌不足,我們稱之為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就會發(fā)生臨床糖尿病。也就是說,這個過程由血糖正常到偏高,一直到血糖高到足夠的程度,達到臨床糖尿病診斷的這種程度。所以這種情況的話,大家就可以理解 肥胖和糖尿病發(fā)生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因此,要想積極的防治糖尿病,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必須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必須從控制體重做起。這樣的話,才能更好的來預防糖尿病。將來即使遺傳基礎很明顯的那些非肥胖的人群里面,如果通過積極的控制飲食、控制體重的話也可以更容易使糖尿病得以控制,我們現(xiàn)在說的“管住嘴、邁動腿”是老生常談的話,所以這種常說的話,現(xiàn)在都不愿意再重復了。因為也沒有什么新意,我們概括來講,叫生活方式干預,事實上來講,糖尿病的這種管理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叫生活方式干預,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學的飲食,我們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戒什么,或者是不吃什么,我們叫科學的飲食,科學的飲食包括要控制總熱量,要健康的選擇食物種類。要補充足夠的纖維素、維生素等等,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生活方式就是要提成運動。運動同樣也要因人而異,不要一刀切,比方,老年人可能散散步就可以了,對年輕點的糖尿病患者,我們要求最好做一點更劇烈的有氧運動,甚至做一點無氧運動。換句話說,做一個帶有阻力性的,有利于增加肌肉力量的這種運動,這是一條腿,叫生活方式干預。第二條腿呢,就是藥物治療,目前降糖藥的種類非常繁多,這里邊包括口服降糖藥和和注射用劑,不同來源,不同品牌,所有的口服降糖藥和注射用劑,加起來可能要超過一百多種。如此眾多的糖尿病的降糖藥物,選擇非常重要,科學是治療的基礎,所以要科學用藥,不能說哪一個藥好,或者是哪個藥壞。其中,我們國家也有一些優(yōu)勢,包括一些傳統(tǒng)中藥。    Doctor Kang  2型糖尿病與飲食有著較強的關聯(lián)性。因此,除藥物治療外,糖尿病人也應重視營養(yǎng)治療,通過全方位調(diào)整飲食,來達到管理好血糖的目的。那么請侯教授為我們科普一下,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健康飲食? 侯教授 糖尿病的飲食管理是一個大話題,我們過去通常稱糖尿病的治療有五架馬車,其中一架馬車就是叫飲食治療。具體來講的話,在飲食方面要把握幾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控制總熱量,也就是說,我們攝入的熱量,只要保證機體的需要就可以了。如果攝入的再多的話,只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和代謝的負擔,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要提倡營養(yǎng)的豐富性,包括蛋白質(zhì),包括脂類,包括纖維素、維生素,要保證這幾大種類的食物合理分配,換句話說,谷物類的、糧食類的食物,肉、魚、蛋提供蛋白質(zhì)的這類的食物,還有油脂類的食物,還有提供纖維素和維生素,包括水果、蔬菜等等,這幾類的食物要合理的分配,這是第二個要求。第三個要求就是日常飲食的一日三餐,也要做到合理的分配,這種合理的分配,一般來講,對于我們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有一些傳統(tǒng),比方說“早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等等,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量,一般來講,簡單的分配方式就是一日三餐,把三餐的總熱量平均分配,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晚上的夜間生活都比較多,工作也比較多,所以晚上,我并不提倡“晚上要吃少”,我提倡的是三餐要比較均勻的進行分配,這就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至于說吃多少,吃什么,這需要結(jié)合具體的生活習慣來定。我總結(jié)了一個順口溜,大家方便來記憶,除了我前面講的基本原則,在控制總熱量的情況下,我們提倡“三不,一注意”,哪三不呢?就是不要吃甜食、甜品這些東西,不要吃點心,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好多的糖尿病患者,是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在過去,生活比較艱苦,因為點心是好東西,得了糖尿病之后呢,因為甜的點心不能吃,不甜的、屬于不含糖的點心,就可以吃了,這絕對是一個誤區(qū),因為點心的主要的構(gòu)成的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不甜的點心也不能吃,所以我特別強調(diào)不要吃點心。第三個,就是不要喝稀飯,為什么不喝稀飯呢?因為口感非常好的稀飯,升糖指數(shù)更高,更容易升高餐后血糖,所以能夠加重餐后血糖升高的水平,增加機體的代謝負擔。所以我們叫“三不”,不要吃甜食,不要吃點心,不要喝稀飯?!耙蛔⒁狻本褪浅圆艘⒁?,為什么說吃菜要特別注意呢?因為我們中國的蔬菜種類,是非常多的,有好多的菜其實是可以當主食的,提供了很多的碳水化合物,比方說土豆、地瓜、芋頭、山藥、南瓜等等,甚至包括蓮藕,這些都含有豐富的淀粉。如果把它當菜來吃的話,會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應量,也就是增加了總熱量,對糖尿病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在飲食方面,會告訴病人“三不一注意”這幾點,這樣的話比較通俗。病人也非常容易理解。    Doctor Kang  如何根據(jù)升糖指數(shù)選擇適合糖尿病人的水果? 侯教授  關于升糖指數(shù),不同水果的升糖指數(shù)確實是差別非常大的。在吃水果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兩點,一個要考慮糖含量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提倡要吃的水果,最好選含糖量低于10%的這種水果,但是現(xiàn)在水果的培育,各個方面都追求質(zhì)量,包括蘋果,現(xiàn)在含糖量幾乎都超過10%,所以,在這個方面是非常難的。但是,在選擇種類方面,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吃甜棗和香蕉,因為香蕉和甜棗的含糖量太高了,這是第一個方面要考慮的因素。第二個方面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升糖的速度,又叫升糖指數(shù)的問題。在這里邊,有一些水果升糖指數(shù)是比較低的,比方說梨子,桃子,甚至連葡萄的升糖指數(shù)也不是那么高。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含糖量和升糖指數(shù)的差別。這樣的話,可以適當?shù)某运直苊膺^多的攝入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或者糖,影響了糖尿病的病情控制。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