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息了兩天,追了個綜藝。 節(jié)目安排一個學校的小孩子們站在房頂上,大聲喊出自己的心里話。 當時我就震驚了。
先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女孩,對爸爸喊話: “請你下次出差早點回來,早點陪我” 孩子最簡單的心愿,多么溫暖的場景。
哪知,爸爸先是答應,馬上進入談判環(huán)節(jié): 要求女兒每頓飯要認真吃,吃兩碗。 不然:“你不答應我,我就不答應你”。
緊接著,又有一個小女孩喊話媽媽, 跟別的小朋友相比,這個女孩說話分外禮貌。 媽媽也是一愣,先答應女兒。然后也是非常熟練的砍起了價: “如果你表現(xiàn)的好,我就能做到”。
嘖嘖,朋友們,這個劇情,這個臺詞, 親不親切?熟不熟悉? 簡單概括下: 如果你……,我就愛你/如果你……,我就不愛你。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我一朋友,孩子在貴州上小學,人在深圳工作。 正好一次聊天時,孩子發(fā)來視頻邀請。 微信那端聽得真真切切,孩子的小奶音糯糯的,說想爸爸,想讓爸爸回家。 朋友安慰孩子“這樣吧,等過兩年你準備考初中的時候,爸爸就回去陪你”。
端坐在旁邊的我,差點噴出嘴里一口含有兩顆珍珠的奶茶。 真想一腳踹向朋友命根子, 這是哄孩子,還是捅刀子?
是是是,我知道,父母這么說,發(fā)心沒錯。 不管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還是多吃兩碗飯, 總歸是為了孩子好,也是出于愛。
然而,出于愛≠正確的表達愛。 接下來,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求下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
首先,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是什么? 是他生命的源頭,也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理由,是全世界最信任和依賴你的人。 他太信任你了,所以,你怎么對孩子,孩子就怎么對自己。
你肯定孩子,孩子才覺得自己好。 你接納孩子,孩子才覺得安全。 你愛孩子,孩子才確認自己值得被愛。
如果能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孩子就會相信,自己值得愛,也值得這個世間的一切美好。這無關(guān)他以后做了啥,成為啥,而只是因為,他自己,這個生命,本身。 這就是我們說的,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又是什么鬼? 自我價值感就決定了孩子以后碰見你同事,是藏在你身后,還是一桿子打不出一個屁,還是可以落落大方的微笑的叫叔叔阿姨。 也決定了,孩子以后演講啊、比賽啊、面試啊,勇不勇敢,自不自信。 也決定了,孩子未來到底有多少力量,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理想和前景。
反之,如果你表達對孩子的愛時,總是要附加各種條件。 孩子就會覺得,“我只有……,爸爸媽媽才會愛我。不然,這個是我全部依靠的人,就不愛我了。我會失去我的爸爸媽媽。555” 你想想,換你做孩子,緊張不,迷茫不,有壓力不,還能有自信不。 順便講個張老師的段子。 據(jù)說寶貝閨女出生后,張老師是這么“訓練”保姆阿姨的。
阿姨:“玥玥不要哭,不然阿姨不愛你了”。 張老師:“不行,不能這么說。她哭你也要愛她”。 阿姨:…… 阿姨:“玥玥啊,好好吃飯,不然阿姨不愛你了”。 張老師:“不行,不能這么說。她不吃飯你也要愛她”。 阿姨:……
最后,課代表總結(jié)下今天的中心思想: 跟孩子談感情,別談生意。 跟孩子談生意,就是最虧本的生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