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某,50歲,住大西門。陡然腹痛,吐瀉大作。 其子業(yè)醫(yī),投以藿香正氣散,入口即吐,又進丁香、砂仁、柿蒂之屬,亦無效。 至黃昏時,四肢厥逆,兩腳拘急,冷汗淋漓,氣息低微,人事昏沉,病熱危急,舉家愴惶,求治于余。及至,患者面色蒼白,兩目下陷,皮膚干癟,氣息低弱,觀所瀉之物如米泔水,無腐穢氣,只帶腥氣,切其脈,細微欲絕。 余日:此陰寒也。真陽欲脫,陰氣霾漫,陽光將熄,勢已危篤。宜回陽救急,以挽殘陽。 投大劑四逆湯,當晚連進兩劑,冷服。 次早復診:吐利止,厥回,脈細,改用理中湯加附子而康。 按語:(原按)是歲霍亂暴發(fā)流行,死者不計其數(shù),時醫(yī)投藿香正氣散、六和湯之類罔效,以四逆、理中得救者數(shù)百余人。作者業(yè)醫(yī)以來,目擊霍亂流行二屆,一為光緒三十年乙巳歲,一為民國二十四年乙亥歲。該病所發(fā),來勢猛烈,發(fā)病急聚。有人上午還在做事,下午患此病致死。死者沿門皆是。察其所因,均屬陰寒為患, 治宜照仲景師法。清·王孟英著《霍亂論》,分寒熱二種,治此者,宜慎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