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整理放雜物的柜子,翻出用過的一臺舊錄音機。打開一看,還锃亮锃亮的。我找到一盤磁帶,插上電源一放,竟然聲音清晰,轉(zhuǎn)動正常。要說這臺錄音機,可有些來歷。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解放了很多老影片,還允許港澳臺的音樂進入大陸。鄧麗君的歌風靡了全中國,聽她的歌成了一種時尚和前衛(wèi)。那時我結(jié)婚不久,經(jīng)濟很拮據(jù),想買臺錄音機,想了很久很久,也攢了很久的錢,終于可以買一臺錄音機了。但錄音機被人們買瘋了,還成了稀缺物,除非在大城市買,我們小地方是不容易買到的。有一天姐姐出差到杭州,寫信告訴我,杭州有錄音機賣,問我要不要。我和老公一商量,機會難得,買吧!還記得是260元一臺,要知道我們的工資那時只有40多元一個月,買錄音機意味著要花去我們一個人差不多半年的工資。但從來沒有聽過的那些歌曲吸引了我們,咬咬牙買了。錄音機拿回來,我們舍不得去買原聲磁帶,因為很貴,就買白磁帶去別人那里錄歌。鄧麗君們的綿綿之音,或者是港味太濃的歌聽不清楚,老公就去借原聲磁帶的歌單,抄下來,放進我們的磁帶盒里。聽歌的時候,對著歌單,終于聽明白了人家唱的是什么。老公抄歌單的干勁真大。有一天晚上半夜了,我醒來還看見他在燈下抄寫。他是一個做事很認真的人,抄寫的字非常工整,排列得很整齊,就像是磁帶里的原歌單一樣。那天還把他抄寫的歌單也找出來了,他自己看到都笑了半天,那是什么干勁這么大。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年輕,更是開放后對那些歌曲的喜愛。有了錄音機,我們不光聽歌,還跟女兒錄音。女兒從小就喜歡唱歌,我們讓她唱,悄悄跟她錄下來。她哭的時候,我們就放給她聽,她聽著聽著就笑了。然后,我把她唱的歌,念的童謠,背的唐詩都錄下來。沒多久,她自己就會放錄音機了,那胖乎乎的小手,熟練地在鍵上按來按去。可是,有一次她把自己的錄音帶放進去,竟卡帶了,最后無論我們怎么小心翼翼地取,還是把帶子弄壞了,真是倍覺可惜。90年代特別時興跳交誼舞。老公單位有一個很大的壩子,單位里很多年輕人,他們都特別喜歡跳舞。夏天晚上習習涼風,我們把錄音機拿出來,鄧麗君的歌一放,年輕人就紛紛瀟灑地跳起來,一曲接一曲,不知疲倦地跳著;冬天更要跳,陣陣寒風,濃濃寒意,大家跳得滿頭大汗方才罷休。一到晚上電視都沒有人看了,大家都跳舞,那是如今廣場舞的前奏。那些年,我們的錄音機可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來,電視,手機……越來越多的可視產(chǎn)品。我從18寸的黑白電視機換到65寸的大彩電,自帶錄音錄像點看回放的功能。想聽誰的歌曲,想看誰的電影電視,只需對著遙控語音,所需節(jié)目就出來了。大屏手機也不稀罕,幾乎人手一部,拿個手機,戴上耳塞,邊走邊聽歌曲,又時尚又???。錄音機早已不再時興了,它漸行漸遠,離開了大家的視線。今天再看見它,我一面擦拭著它的灰塵,一面想起那些往事,真的只有感嘆。僅僅三四十年的時光,時代就發(fā)展的這么快,祖國日新月異飛速前進,我們真的趕上了美好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