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jīng)常說一個人能堅持一件事是精神可嘉,而支撐一個人堅持做一件事,是他個人的意志非常堅強。那精神和意志在中醫(yī)中講跟我們的五臟六腑又有什么關系呢?
今天咱來聊聊,那什么叫作“精神”?有的人生命力很旺盛,看上去很有精神;相反,有的人看上去很萎靡。那么,“精神”到底是指什么呢?我們首先來看看“精”精來自腎。在中醫(yī)概念里,腎主藏精;而“神”,在這里專指心的神明,心之神為神。所謂“精神”,代表的是一種心腎相交的能力—就是腎精既能藏,又可以向上給心以動力;同時心火能夠反其道而行之,下行溫煦腎精。這個能力的外現(xiàn)就是“精神”。 如果腎精不足,不足以收斂心火,人就顯出上火的表現(xiàn),情緒也會煩躁;如果心火不足以溫煦腎精的話,人就會顯得無精打采,特別沒有精神。所以,“精神”同樣也指我們身體層面上的東西,太過和不及都是病態(tài)。什么叫作“意志”?比如一個人最終有沒有成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意志的物質(zhì)基礎又是什么呢?
在中國古代中醫(yī)理論里,意是脾(精)的外在表現(xiàn),脾的神為意,脾主運化?!饵S帝內(nèi)經(jīng)》說“心有所憶謂之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為記憶力。實際上,有沒有“意志”和記憶力關系不大,關鍵是記憶能不能跟所看到的新事物相關聯(lián)。如果能夠相關聯(lián)的話,思維就有了一定的寬廣度,而這個思維寬廣度就是“意”。 所謂關聯(lián)性就是運化,這就是脾的功能。聰明,反應非???,這都是運化的作用,是脾在起作用。指腎的“神”,中國人特別講究補腎,為什么?因為我們生命本能的很多東西都跟腎密切相關?!耙庵尽边@個詞中,“意”指的是運化能力,也就是思維的寬度;而“志”指的是收藏能力,也就是思維的深度和定力。
如果說精神是指心腎相交的能力,那么“意志”就是人體運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體現(xiàn)。你能夠運化多少,然后又能定得住多少,這就體現(xiàn)你的意志力了。如果一個人很聰明并具備思維寬廣度,卻唯獨定不下來,堅持不下來,那就是意志不堅定,做事照樣會失敗。你的意志力如何呢? 我的公眾號:雷師兄說 |
|
|
來自: 雷師兄說養(yǎng)生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