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近日,青島市政府發(fā)布地方性規(guī)章《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到“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據(jù)了解,這是全國或地方教育性法規(guī)中,首次提出“懲戒”的概念。 《辦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guī)定:“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情節(jié)嚴重的,視情節(jié)給予處分。學校的懲戒規(guī)定應當向?qū)W生公開?!?/span>實際上,關于教師如何對“熊孩子”進行管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歷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會有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提及。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第十六條中也明確規(guī)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但是,“教師不能體罰學生或者變相體罰學生”這一《教師法》條文,又令眾多教師在管教“熊孩子”時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甚至無所適從。 如今,青島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地方政府,其所發(fā)布的《辦法》能否破解相關問題,成為教師行使懲戒權的“尚方寶劍”?又能否成為其他地方政府加強學校管理的借鑒范式?針對青島此次發(fā)布的《辦法》,深圳老師們又怎么看?師說君為此找來幾位深圳教師發(fā)表意見。 是時候該給“熊孩”以懲戒了 黃建海:第三方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曾經(jīng)尊為人師的教師,如今竟然淪落到要重新翻唱“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地步,的確有點反諷的味道。不過,實情也八九不離十。這些年教改一直朝西化方向移動,雖然應試的主體結(jié)構(gòu)絲毫沒見松動,但師生關系的衍變卻有了實質(zhì)進展。一句話,教師不再像先前那樣,可以大膽地批評學生了,至于說懲戒與體罰則是絕對的高壓線,是千萬碰不得的。 就在不久前,筆者還聽說一名校新近發(fā)生的一件事,有位聲望和口碑很好的教師,眼看就要退休了,卻因一時激動,用了過激行為批評學生,結(jié)果惹了大麻煩,造成惡劣影響。 據(jù)說,事發(fā)后學生家長不依不饒,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唯恐事態(tài)擴大,不得不對那位師者(在班級同學和家長心目公認的好老師)做出嚴厲處罰。讓人感到好笑的是,原本天經(jīng)地義用在學生身上的懲戒,這回卻實實在在地用在了老師身上。難怪王開東先生,把青島老師重新奪回懲戒權,說成是“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 任何事件,如果單就一個個案說,都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不過,這些年一個不爭事實是,所謂的“熊孩”現(xiàn)象開始抬頭,大有在全國蔓延之勢。 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各種西方思潮洶涌而入;加之升學名利為主要訴求的教育價值取向;傳統(tǒng)禮儀規(guī)制防線全線失守;社會現(xiàn)實人際競爭零和博弈等現(xiàn)象的影響,小皇帝儼然居于家庭中心。 不過,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學校管教不得力,缺乏強有力的懲戒手段,無形之中助長了狂躁、暴虐、任性、頑皮、網(wǎng)游等各種形態(tài)“熊孩”現(xiàn)象。因為,沒了懲戒權,老師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些問題學生,任其任性發(fā)展?!靶芎ⅰ惫芙坛闪思彝ズ蛯W校最頭疼的事。 有的家長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這孩子9牛頭都拉不回來了,結(jié)果把孩子送去強制改造的營地;也有老師無奈地說,這學生真是不可教了。好說不靈,講道理如同耳邊風。怎么辦?于是,懲戒這個古今中外慣用的手法,便再次浮出水面,我想這就是青島辦法出臺的背景吧。 按照上輩人的說法,管這叫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問題不在學校沒有校紀校規(guī),而是說這些林林總總、不痛不癢的校規(guī),對管教“熊孩”根本不起作用。以至于,這些“熊孩”行為不受約束,向老師使用極端行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老師反倒成了弱勢。 更為普遍的影響是,這種現(xiàn)象的蔓延,極大影響學校風氣,玷污了學校名聲,沖擊正常教學秩序。正所謂一小撮害群之馬,攪和得整個學校都不得安寧。 可以說,懲戒才是對付“熊孩”的“殺手锏”。 持不同意見者,往往把過多注意力,放在了懲戒,或體罰,可能對當事人帶來的傷害,特別是未成年當事人,就更值得同情。 不過,話得分兩頭說。如果不對“熊孩”及時施以嚴厲的懲戒,使其肉體與精神都感覺到痛而及時收手的話,很可能姑息養(yǎng)奸,走向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地步。懲戒要起作用,必須打到痛處,讓被懲戒者感受到痛楚,下次真的再也不敢了。 還有一種做法,試圖用所謂“愛”的快樂教育,感化“熊孩”。這方面成功的事例不是沒有,但極為稀缺。適當?shù)膽徒淙匀皇切枰?。懲戒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明白,凡是觸犯了戒律,就必須為后果負責,承受相應的處罰。深藏靈魂深處的人性之惡,是不會輕言消失的。有時采取以牙還牙,以硬碰硬的手法,反而能見到效果。 最后,我想說的是,懲戒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一來,任何時候,任何學校,懲戒的使用都慎之又慎。其作用,與其說是真的為了懲戒誰,不如說是為了增加校規(guī)的震懾作用。 今天,重提懲戒,不是要原封不動地回到私塾與學徒制,動輒就被老師打板子。而是說,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懲戒仍然是改造和拯救“熊孩”最有效的工具。 常言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受過懲戒的人,就像是獲得了抵抗力與免疫力一樣,一旦幡然醒悟,重新做人。說不定真的會成為有大作為的人。至此,適當?shù)膽徒溆钟惺裁纯膳碌模?/span> 應制定法律法規(guī)確立教師的懲戒權 羅劉強:南山文理實驗學校歷史教師 對于教師的懲戒權應該制定法律法規(guī)來確立。對于何謂懲戒?何謂體罰?要分而論之。 尊師重教的氛圍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學生以及家長為何要對教師尊敬? 原因之一,在于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專業(yè)人員,他們具有教育管理學生,糾正學生偏差行為的職責和權利。當下,如果單純強調(diào)職責,而不賦予權利,必然是空口說白話。任何空洞的說教都不會產(chǎn)生根本性的作用。我們國家倡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的原則,規(guī)矩和道德相互補充。同樣,學校教育也需要。有一些學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性格、行為都已經(jīng)不符合一名學生應有的形象。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辱罵教師、毆打教師事件層出不斷,他們何來的勇氣呢?恐怕與他們心中沒有畏懼之心有關。作為學校教育,如果不能讓學生明白,做錯事是會付出代價的,那么,他們會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去犯錯,甚至犯罪。等他們進入社會后,恐怕為自己行為付出的代價要遠遠超過在學期間教師懲戒之痛。 對于懲戒權,國外許多發(fā)達國家,如英國、日本等都有明文的規(guī)定。懲戒的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學生存在敬畏之心。試想一個人不具有畏懼之心,不吝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勞動成果,是多么的可怕。 而對于教師來說,懲戒權也只是屬于教育手段之一,并不是全部教育的代表。獎勵、勸導、安慰等等都是教育手段。因而,沒有必要畏懼教師擁有“懲戒權”;同樣,也不要擔憂教師因為體罰學生而不受責罰,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 懲戒應該以愛為標準 武洋:南山文理實驗學校體育教師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應該是用愛去包容學生,用心去感化學生。也許有的學生比較調(diào)皮,那我們是不是能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去引導學生向好的方向轉(zhuǎn)變呢? 我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經(jīng)常有些調(diào)皮的學生擾亂課堂紀律,使正常的教學工作無法繼續(xù)下去,為此我也批評過,教育過??煽鄲赖氖?,學生可能這節(jié)課好了,下節(jié)課就完全把你說過的話拋之腦后。于是我組織了一次“我是體育教師”的課堂活動。我提供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方法,讓調(diào)皮的學生當“老師”,分時間階段“授課教學”。當下面的學生調(diào)皮搗蛋的時候,上面的“小老師”也一樣很生氣,很無奈。這節(jié)課結(jié)束后,我詢問了學生當老師的感受。有的孩子說:老師,好累,說了也不聽。有的說:XX同學就不能不動么?有的說:這個動作這么簡單,為什么就不認真做呢?有的說…… 聽了同學這些話以后,我會心一笑。我又問他們,那你說老師在給你們上課的時候,你們是什么表現(xiàn)呢?老師又是什么感覺呢?同學們都沉默不語了。我告訴他們,學生跟教師之間是相互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在之后的課堂中,學生們的表現(xiàn)都有了明顯的改善,課堂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這就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問題。 我不認為通過一味的懲罰或者體罰能改變學生什么,只有讓學生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讓學生去思考,才能真正的改變一個人。也許體罰或者懲罰能更加直接地取得你想要的效果,但我不知道這能為學生帶來哪些好處。難道在內(nèi)心深處,他們真的明白“我這樣做是不對的么”?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教師真的不能對學生懲戒了么?我想是可以的。但一定是有標準的,而這個標準也一定就是愛。 期待有更好的辦法和手段 姚麗萍:南山文理實驗學校數(shù)學教師 教育具有重復性,看了青島關于懲戒權的回歸,讓我想起了教育手段的返璞歸真,“瑜伽焰口施食”中使用的戒尺早已有之,但是不乏體罰的影子,古之私塾沿用之,說明在人的成長歷程中,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然而,當今時代,對于懲戒手段的“一刀切”,使得教師束手束腳,寧可不做,決不能觸碰紅線。因噎廢食的窘態(tài)面對頑劣之徒時,教育的一切高深藝術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責任感在當今時代頗難培養(yǎng),因為學生沒有對自己犯錯需要承擔后果的習慣和想法。 對于青島的舉措,本人持保留意見,因為沒有什么是除了黑就是白。相信未來,教育界的人士會想出更好的辦法和手段。期待中! -編輯:小說- 不關注 就搗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