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鸮, 古時又叫“鴟”、“鴟鵂”、 “逐魂鳥”、“貓王鳥”等, 其實也就是現(xiàn)在大家熟知的 “捕鼠干將”貓頭鷹, 別看這種有些呆萌的鳥類 現(xiàn)在被公認為人類的朋友, 在古代,它向來被認為是 不詳、不孝、死亡的代名詞。 不要被可愛的小動物帶偏了, 小編今天真正要聊的主角, 是一方驚世的鸮紐印。 △鸮紐玉印,印文為劉賀,2.1*2.1*1.5cm △陰刻篆書·劉賀 △劉賀 這枚“劉賀”玉印, 是漢代常見的“方寸之印”, 印面邊長2.1、通高1.5厘米 (漢代一寸約合2.3厘米)。 印文“劉賀”二字為陰刻篆書,左右等分。 字跡線條粗細基本一致, 空間分割講求勻適, 顯示出方樸端重的藝術(shù)風格。 印面上方有密集的短線銼磨痕跡。 不僅是印材考究, 古人在用印的印紐上也是極其講究的, 尤其是古代的王室官印, 掌權(quán)者用龍紐、螭虎紐以示權(quán)威, 高級一點的官吏佩龜紐以示臣道, 普通的官員用普通的瓦紐等。 即便后來出現(xiàn)許多動物紐的樣式, 也多半是吉祥瑞獸或淳樸家畜, 這樣的印佩戴在身上也有祈福的寓意。 △鸮紐 鸮鳥在漢代以后,被認為是死亡與災禍的象征, 誰會用此邪物做印紐呢? 此印被發(fā)掘時正處于劉賀的腰間, 細觀這只玉鸮的造型, 它正匐身回首,短尾疏翅,瞠目鉤喙,眉耳畢現(xiàn), 將如此劍拔弩張的姿態(tài)鐫刻于玉石中, 此印又有何用意呢? 一代?;韬顒①R,聽起來名頭十分響亮, 他還有另一個稱號, 中國史上第一位廢帝。 劉賀本是漢武帝劉徹之孫, 昌邑哀王劉髆之子,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 劉賀填補了皇太子的空缺,隨后登上皇位。 這把天降的皇椅他還沒坐熱, 就被以荒淫無度、不保社稷為由廢了, 而他也收獲了新稱號, 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僅27天)。 元康三年(前63年), 他被漢宣帝封為?;韬?, 幾年后便去世了。 身處在這段玩笑一般的歷史的中心, 劉賀本人作何感想, 這方鸮紐玉印大概能夠給出答案。 《漢書·武五子傳》記載, 漢宣帝地節(jié)四年九月, 山陽太守張敞以惡鳥試探 被軟禁在故國昌邑的劉賀說: “昌邑多梟。” 劉賀回答說:“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長安, 根本沒有梟?;貋頃r,東行到濟陽, 就又聽到了梟的叫聲。 這段看似無心的寒暄其實滿含著諷刺與試探的意味, 而劉賀的回答則顯得意味深長, 他是直白的回答?還是憶起了故都往事呢? △出土時畫面 這方鸮紐印的設計是他本人還是他人所為至今不得而知, 但當年的他攜無數(shù)黃金珍寶入藏, 后來出土的藏品之多令人唏噓, 這枚鸮鳥印剛出土時曾被錯認為玄鳥鳳凰, 一朝玄鳥化為惡鸮, 似乎也在諷刺著劉賀的命運, 不論他是狂放地自比為鸮鳥想做最后的抵抗, 還是成為了上位者的笑話, 他的一切都與腰間這枚鸮紐玉印一起, 長眠于塵世中了。 金石印坊微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