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50--60年代,地點---古運河畔,洛社古鎮(zhèn)老街上。
清晨,老街還沉浸在暮色中,老街茶館店總是第一個下“排門板”,老虎灶已經(jīng)燒得哄哄直響,老茶客們早就圍座在茶臺旁等著上茶?!皝砝?!上茶嘍···?!毙』镉嬂L聲調(diào)喊著,手卻在使勁地捅著老虎灶,這是前奏,一直要等到湯罐里的開水嘶嘶翻滾起來,這第一泡茶才正式開始。
茶水自然是用古運河水,當年的運河水清澈甘甜,挑水碼頭上能看見水下兩三個石級。水中石級上時不時有幾尾鰟鮍魚在游弋,吞食著淘米洗菜的殘渣。老街茶館正好在大街里中間,北巷門的輪船碼頭和南小橋頭的河灘都可以取水。挑水人叫“小麻子”,是蘇北興化人,從小在老街長大,按時下的話來講應(yīng)該叫“新市民”了。他長得五短身材、皮膚黝黑,渾身肌肉結(jié)鼓鼓的。腳上,除了寒冬,常年穿一雙自打的草鞋。是腳班里(運河船上的搬運工)阿九老爹教他的。每天午后,正當老街上店鋪里人們瞌睡朦朧的時候,小麻子便精神抖擻地開始挑水了,一百多斤重的水擔(dān)在他肩上好像小姑娘挑花籃一樣輕松自如。這時的老街上空無一人,由他一人大步流星來回奔跑,“踢踏、踢踏”那雙水陸兩用的草鞋在光滑的石板上一步一個腳印。老虎灶后面,靠墻半埋著一排十石大缸,是儲水用的。缸里挑滿水后撒上一把明礬,用竹桿用力攪動,直到缸里出現(xiàn)漩渦。待水平靜后就可以用來燒開水了。這是一種原始的水處理方法。一直到小鎮(zhèn)上通了自來水,還留著兩只大缸以備不時之需。
老虎灶以前是用礱糠燒開水的,這種東西當時洛社立茂米廠是取之不盡的。就是用量大,運輸比較麻煩。特制的籮筐有大半人高,礱糠擔(dān)雖然不算太重,但體積過于膨大挑起來走路很吃力。小麻子個子不高,夾在兩只大籮筐中間一腳高一腳低跌跌撞撞搖搖晃晃,完全不像挑水擔(dān)那樣瀟灑自如了。原來不寬的老街似乎只能讓他一個人走了,于是老街里有人給他編了個順口溜:“小麻子挑礱糠---滿街里晃”。后來用煙煤燒老虎灶就方便多了。
洛社古鎮(zhèn)的古橋老街等珍貴的古建筑是在我們這一代人眼中消失的,我們有幸看到了大洛社的興起,也心疼地成為古橋老街的最后見證者。愿博友們的點點滴滴的回憶能使失去的古橋遺韻、老街風(fēng)情在博文中復(fù)活起來。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老街鄰里常來茶館坐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