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不是能,能不是才,把才和能混在一起,是對才能的誤解。才也叫才氣。是內(nèi)在的,藏得很深很密,又比較奧妙無窮,不容易甄別。常用深藏不露來形容它。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人才真是個奇缺的寶貝,難遇又難求。 才必須借助能方會展示出來,又會被能所遮掩。它通常會受到嫉妒,更不被重視,故常有懷才不遇之說。是金子總會閃光的,這是對懷才不遇的安慰。實際上,才是能夠閃光,但遇到失明失聰失察之人,它的閃光有意義嗎?而能呢,總是顯山露水,可以隨意隨時隨地表現(xiàn),所以不會有懷能不遇。有人有才無能,有人有能無才,極少有人既有才又有能。才有口才,文才,謀才等等。將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里指的就是謀才。能只有智能和技能之分?!皬母杏X到記憶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智慧的結(jié)果就產(chǎn)生了行為和語言,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dá)過程稱為‘能力’,兩者合稱‘智能’”(摘自360百科)。智能有點接近才。《辭?!分姓f:運用知識和經(jīng)驗執(zhí)行一定活動的能力叫技能。技能通過活動或動作去展示,俗話說人有一技之能,何愁衣吃住行??梢娔艿拇_是讓人生存的本事。 社會上所謂的人才引進(jìn)人才招聘,實質(zhì)上是多數(shù)是人能引進(jìn)人能招聘。因為老板利用的是你的技能智能。真正人才,他未必能招聘得起。能可以培養(yǎng),才只靠自己去修養(yǎng)去領(lǐng)悟去參憚。能可以分等級,一級,二級,三級或甲乙丙丁等。而才是不能分等級的,可是目前社會卻流行用分能的方法來給才分等級,什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等,那是何等的愚蠢。真正的才不是靠考試考出來的。 有才的人可能會妒能,有能的人也可能會忌才,唯有賢德的人才不會妒能忌才。人才如果遇到妒才的人可能會惹上殺身之禍,而有能的人遇到無能之輩至多只是遭到排擠。三國時代的楊修正是死于才華橫溢。有才的人一生可能會窮困潦倒,有能的人大多吃喝無憂。為何,因為能既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又能為自身謀取直接利益。所以這種人會受到重用。只是令我困惑的是春秋時候的蘇秦既有六親不認(rèn)之時,又有風(fēng)光顯赫之日,他是有才呢還是有能呢?能的作用會立刻讓人發(fā)現(xiàn),而才則需要長時間的考驗和檢測才能證實其價值。有些人死后其才方為社會所確認(rèn)。沒有人懷財不遇,很少有人懷能不遇,只有人懷才不遇。因此,懷才不遇是人生的常態(tài)。為什么會有懷才不遇?因為社會需要用才的地方很少,需要用才的機會也不多,而識才用才的人更是稀有。社會到處都需要用能的地方。 懷才不遇則是一種病態(tài),是社會的悲哀,是一代人或幾代人的損失,是國家的遺憾。最倒霉的人懷才不遇時又遇人不淑,導(dǎo)致命途多舛,那真讓人扼腕長嘆呀。但是,請記住,能會隨著軀體的衰弱而消失,而才華一旦脫穎而出,終將映照人類,將會永遠(yuǎn)為人們所崇拜,為人們所贊美,為人們所感念!
(本文圖片均來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