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涌恣肆的黃河 雄偉的黃河是我國北方第一大河,也是中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大河。自古以來,它就和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那問題是,黃河的源頭在哪里呢?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水真的是從天國傾瀉而下的嗎? 黃河源的地理標志(筆者實拍) 一、為什么古人認為羅布泊是黃河源頭? 《尚書·禹貢》中說:“導河積石”?!胺e石”位于今天青海省東部的積石山附近。據(jù)此推測,最遲不晚于戰(zhàn)國時代,我國人民已經知道黃河源在青海省了。但那時對積石山以西的河源情況還不了解。 青海積石山 《山海經·北山經》記道:“敦薨之水(開都河)流入瀝澤(羅布泊),出于昆侖之東北,實惟河源?!?/strong>由于當時對積石山以西的河源情況還不了解,以至于將廣大西域的羅布泊作為黃河水系的正源頭。 今天的羅布泊(筆者實拍) 由于古人對水系狀況與西域地理知之甚少,所以張騫出使西域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漢代之前人們對西域河流不切實際的想象,但是張騫的記載也是錯誤百出,以至于后來漢武帝劉徹根據(jù)張騫的報告,提出“案古圖書,河出昆侖”,即把塔里木河發(fā)源地蔥嶺與昆侖山統(tǒng)一起來,張騫認為黃河是發(fā)源于昆侖山的,在經過羅布泊后,河流從地下流入了中原地區(qū)。 而這種錯誤認識流傳亦久,給后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盡管漢代以前的一些人將河源錯誤地推遠到遙遠的西陲,但后人并沒有從此就停止對河源的繼續(xù)探索,并通過多種途徑和實踐,糾正了這種錯誤的認識,真正査明了河源。 二、對真正黃河源頭的史地探查 唐初,由于唐王朝與吐谷渾(我國的一個古族名,時居今青海?。┲g時而發(fā)生戰(zhàn)爭,時而又和睦地交往頻繁,從而有人到達了河源區(qū)的星宿海,觀覽了河源。 星宿海 侯君集和李道宗就是其中的兩人。他們觀覽的情況,《新唐書·吐谷渾傳》作了這樣的記載:貞觀九年(635年),“(侯)君集、(李)道宗行空荒之地二千里,閱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這里的“星宿川”,指的就是星宿海;而“柏?!?,指的就是今天青海扎陵湖與鄂陵湖流域??梢?,當時對河源的認識,已從積石山上溯到星宿海了。 此外,唐朝由于加強了與西藏的聯(lián)系,漢藏兩族間的交往頗為頻繁。當時往來要途經河源區(qū),因此也增加了對河源的認識。譬如,文成公主進藏與西藏首領松贊干布聯(lián)姻,就路經河源區(qū)。松贊干布率其部至柏海,親迎文成公主于河源。 鄂陵湖 后來,劉元屈在長慶二年(822年)往來西藏。他了解到河源區(qū)的水文等特征,他雖未說明“河之上流”的具體河名,但當指扎陵湖和鄂陵湖附近的黃河上游,而“其南三百里……河源其間”,可能就是指黃河正源卡日曲了。 卡日曲 上述數(shù)人,由于尊重客觀實際,不拘泥于錯誤舊說,所以在河源認識史上,比前人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他們都是就途順道地觀覽,并沒有作較為詳細的考察,所以了解的情況畢竟粗略,并沒有給出黃河源精準的位置。 要對河源有進一步的了解,還有待于專門的勘察。在唐至元朝期間,前有五代十國的分裂,后有宋、遼、金對峙。這種局面自然不利于對河源區(qū)的開發(fā)和深入考察。 但在記載河源的問題上,有見識的作者并不受這種分裂格局的局限。如宋朝的“華夷圖”,已經有人將黃河的源頭繪制在了今天青海的位置。然而,由于作者沒有實地考察,所以難免會有疏漏。 元朝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祖國南北分裂的局面。在這種條件下,元朝政府為了解黃河上游的水道情況,派都實前往勘察河源。元朝潘昂霄的《河源志》對此記道:元朝皇帝忽必烈“欲極其源(黃河源)之所出,營一城俾蕃賈互市,規(guī)置航傳,凡貢物水行達京師(大都,在今北京)”。 此事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這說明我國在13世紀就有由政府組織的河源考察了。這次考察的過程和結果,在延祐二年(1315年)由潘昂蕭根據(jù)都實的弟弟闊闊出的轉述,寫成了河源專著《河源志》,《河源志》認為黃河的源頭應該在今天青海的星宿海附近。后來,《元史》的編著者又把它載入史冊到了《元史·地理志》中。 黃河源(筆者實拍) 文史君說 關于黃河源頭的位置從先秦時期人們就沒停止過爭論,直到張騫出使西域后,人們才對黃河的正源有了新的看法,但是張騫的記錄本身就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一直影響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元朝這種情況才有所改善,通過實地考察,大概可以知道黃河的正源在今天青海巴顏喀拉山附近,但是沒有給出現(xiàn)代地理學意義上精確的位置。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雖然元朝對黃河源頭的探查還不是特別精確,但是元代所調查的黃河源距離今天黃河實際的正源——巴顏喀拉山約古宗列曲,不算很遠,在測繪技術并不發(fā)達的古代,能有這樣的認識已經是實屬不易了。 巴顏喀拉山 參考文獻 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王成祖:《中國古代地理學(先秦至明)》,商務印書館,2015年。 韓昭慶:《中國地圖史研究的由今推古及由古推古——兼評余定國中國地圖學史》,《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