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蒙學(xué)讀物有所謂“三百千千”,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
其中,《千字文》和書法有不解之緣,這也難怪,畢竟它打出生就和書法有關(guān)。?
按唐人李綽的《尚書故實》記載:
梁武教諸王書,令段鐵石于大王書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
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發(fā)皆白,而賞賜甚厚。
梁武帝為了給孩子們編書法教材,就找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里挑了一千個不一樣的字,做成拓片。
可這樣一千個字很散亂,于是梁武帝又跟周興嗣說,聽說你很有才,就用這一千個字給我寫篇韻文吧。
周興嗣果然不負所托,只用一晚,就編出了《千字文》。
因此,他得了許多賞賜,但同時,他也為之一夜白頭。??
??

看來,要編《千字文》還真不容易,明人褚人獲就在《堅瓠七集》里說:
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條理貫穿,毫無舛錯,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長緒于亂絲。
用給定的一千字寫篇文章,這是帶著鐐銬跳舞,尤其還得押韻:
天地玄黃(ang韻)
宇宙洪荒(ang韻)
日月盈仄
辰宿列張(ang韻)
不過,也有人對《千字文》是否真的用了一千個不同的漢字表示懷疑。??
因為看今天流行的《千字文》文本,里面有六個字用了兩次:
潔——女慕貞潔、紈扇圓潔
發(fā)——周發(fā)殷湯、蓋此身發(fā)
巨——劍號巨闕、巨野洞庭
昆——玉出昆岡、昆池碣石
戚——戚謝歡招、親戚故舊
云——云騰致雨、禪主云亭
?????

看一下古人寫的《千字文》,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誤解。??
首先,簡體字和繁體字不是一一對應(yīng),一個簡體字可能對應(yīng)多個繁體字:
發(fā)——周發(fā)殷湯、蓋此身髮
戚——慼謝歡招、親戚故舊
云——雲(yún)騰致雨、禪主云亭
發(fā)對應(yīng)的繁體字,既有姬發(fā)的發(fā),也有頭髮的髮;
戚對應(yīng)的繁體字,既有悲慼的慼,也有親戚的戚;
云對應(yīng)的繁體字,既有九霄雲(yún)外的雲(yún),也有人云亦云的云。
其次,古文里有些詞有多種寫法:
巨野這片地,歷史上曾作鉅野;
昆岡可以寫作昆崗,也可以寫作崐岡;
絜本字讀xié,是測量的意思,但也可以作“潔jié”的通假字。
所以古書里另外三組是這樣的:
巨——劍號巨闕、鉅野洞庭
昆——玉出崐岡、昆池碣石
潔——女慕貞絜、紈扇圓潔
??
智永《千字文》部分
歷史上,很多書家都寫過《千字文》,其中最出名的,或許要算王羲之的七世孫禪師智永。
仍是《尚書故實》的記載:
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間,江南諸寺,各留一本。
為了更好地推廣王羲之書法,智永臨寫了八百本《千字文》,讓它們在市面上流通。??
這八百本《千字文》在當時影響很大,但傳到今天只有兩本,一本是唐朝時傳入日本的墨跡本,一本是北宋時翻刻的石刻本。
年代 | 作者(書體) |
隋朝 | 智永(楷書、草書) |
唐朝 | 褚遂良(楷書)、高閑(草書)、懷素(大草)、懷素(小草)、李陽冰(篆書)、歐陽詢(行書)、歐陽詢(小楷、中楷、草書)、孫過庭(草書)、張旭(草書)、褚遂良(楷書) |
宋朝 | 趙佶(楷書、草書)、趙構(gòu)(行書、楷書)、趙雍(章草)、米芾(小楷、行書) |
元朝 | 揭溪斯(楷書、草書)、邊武行(草書)、吳叡(篆書)、趙孟頫(楷書、草書) |
明朝 | 沈度(楷書)、徐霖(草書、楷書、篆書)、徐渭(草書、行楷)、祝允明(小楷、楷書)、張瑞圖(草書)、王寵(行草、小楷)、文彭(草書、小楷)、文征明(行草、行書)、文征明(四體)、陳淳(草書)、程南云(行草) |
清朝 | 鄭孝胥(楷書)、張謇(行書)、劉墉(草書)、張道浚(楷書) |
智永以后,趙孟頫、文征明等大佬也曾寫過《千字文》。??
上面這張表格是不完全盤點,對書法感興趣的小伙伴,趕緊挑一個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