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應用補藥養(yǎng)生保健的過程中,有這么特殊的一部分人群,他們有明顯的虛證表現(xiàn),比如身體虛弱、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腰膝酸軟、兩腿沉重等各種虛弱癥狀,每個中醫(yī)大夫給他們診脈后都說是虛證,或氣虛,或血虛,或腎虛,或脾虛,病人自己也深信不疑。但就是不能補,這些人只要一補,馬上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干燥、頭脹耳鳴,甚至鼻子出血、睡眠不安、大便秘結。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虛不受補”。那么“虛不受補”到底是怎么回事?中醫(yī)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中醫(yī)醫(yī)生一般從五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第一,這個病人是否是單純的虛證?很多“虛不受補”的病人,并不是單純的虛證,而是摻雜有實證,比如肝陽上亢、心肝火旺、痰熱擾心、濕熱內阻、肝氣郁結等,這個時候,如果要補養(yǎng)身體,必須先要把內熱祛除,才能用補。臨床上曾治療一個病人,身體虛弱,疲憊不堪,稍有活動就出汗,晚上睡覺也出汗,基本不能干活,所有人都說他是虛證,要補,但是,一補就上火,牙齦腫痛,大便秘結。我診后說,內有濕熱、氣陰兩虛,當以去濕熱為主,補氣應為輔,用當歸六黃湯,七劑汗止,體力大增,后用玉屏風散調養(yǎng)而愈。 第二,這個病人是什么虛證?中醫(yī)虛證類別很多,有氣血、有血虛、有陰虛、有陽虛、有腎虛、有脾虛、有脾腎兩虛、有肺腎兩虛、有心脾兩虛等等,有時患者難以區(qū)分,用錯補藥,當然上火,上火還是小事,有的甚至引起血壓升高、腦出血等嚴重后果。有病人,女性,年齡不到三十,工作勞累,精神不濟,氣短乏力,自覺體力不支,每用補藥,如西洋參、阿膠,必定上火無疑,前來就診。我診脈,關脈和尺脈和緩正常,唯有寸脈沉細無力,心中已有定論?;颊邭馓摬⒉粐乐?,關鍵是氣機下陷,開鹽山張錫純“升陷湯”原方,七天霍然而愈,總花費不足50元?;颊哒f曾多次用藥,少則百元,多則上千,就是無效,沒有想到,這么簡單就解決了問題?,F(xiàn)在,他們全家都在我這里看病,已成朋友. 第三,講究服用方法。有的病人是典型的氣虛或陽虛,確實需要補氣助陽,但又容易上虛火,這時候,服用補藥的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里面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加大劑量,患者就會慢慢適應這個藥物,逐漸把氣補上來。 這時候不能急于求成,補快了就上火。另一種情況是病人虛得比較厲害,以至于虛陽外越、身體發(fā)熱、口舌干燥、脈象浮大、重按無力,這時候不能小量進補,不但不起效,還能讓病人感到更熱,必須用大劑量的補藥,吃完之后,病人馬上熱退神清,津液來復,這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補土派代表李東垣的“甘溫除大熱”方法。 第四,選擇合適的補藥。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體質,雖然都是種虛證,但適合的藥物也可能不一樣。比如氣虛證,有的人適合人參,但有的人用人參就上火;有的人適合黃芪,但有的人用黃芪就胸悶;有的人適合西洋參,有的人適合黨參,有的人適合山藥緩補,各有不同。還有些情況是因為藥物質量不好,比如女性用阿膠補養(yǎng)健身,一吃就上火,找到我,說自己“虛不受補”。我一看派血虛之象,適合用阿膠。仔細盤查,才知道,她用的阿膠全是朋友從企業(yè)帶來的,剛剛生產出來的,自已認為絕不會有假,但是,豈不知,阿膠不能用新生產出來的產品。民諺說:“陳酒不上頭,陳膠不上火。”酒是越陳越香,而且不上頭,阿膠也是越陳越有效,而且不上火。因為阿膠這個藥是經過三天三夜熬制而成,新做出來的阿膠中醫(yī)認為有“火毒”,不適合服用;多長時間才適合吃呢?一般要在陰涼干燥處靜置3年,火毒退盡,才能服用。 第五,制約補藥的熱性。有些“虛不受補”的病人,如果不是用單味藥養(yǎng)生,而是到醫(yī)生這里開處方的話,中醫(yī)醫(yī)生可以用藥物制約補藥的熱性,比如可以用麥冬制約人參的熱性,可以用知母制約黃芪的熱性,用陳皮制約黃芪引起的胸悶,用山藥制約鹿茸的熱性等等。不過,希望大家能夠了解,補氣和助陽藥物吃下去以后,有一些上火是有效的征象,如果完全沒有上火的感覺,那么,您用的劑量肯定還不夠。 所以,建議“虛不受補”的病人,如果自己不能準確把握其中的原因,最好到醫(yī)院就診,請有經驗的中醫(yī)醫(yī)生指導。 |
|
|
來自: 達瓦頓珠nmnmn0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