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匯言》記載: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茍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葉正華曰: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姜。寒者,與木香肉桂、砂仁同用至三錢。熱者,與黑山?川黃連、白芍藥同用五六分,于清火藥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若治脾胃虛寒之證,須與參、耆、半、術同行尤善,單用多用,辛熱走散,必耗沖和之氣也。 據(jù)說,宋時蘇東坡被貶海南途經(jīng)徐聞時,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水土不服,終至體力不支而病倒了。當?shù)氐囊粦舸迕駸崆榈厥樟袅怂樗堘t(yī)煮藥,但一連喝了幾位醫(yī)生的湯藥都不見好轉(zhuǎn),整個人還是積滯難消,上吐下瀉,昏沉沉茶飯不思,精神不振。他的家人甚是焦急,但卻束手無策。這時,有一位當?shù)刈鎮(zhèn)鞯慕吾t(yī)正好經(jīng)過,聞知之后就主動前來為他把脈看病。當確診他所患疾病主要是因水土不服、積滯難消造成的癥狀,就從隨身帶來的行李袋里取出剛挖不久的良姜來,叫人幫忙洗凈切片煮水給他服用。他服用之后,靜躺了一會兒,頓覺得神氣清爽。經(jīng)過兩天的調(diào)養(yǎng),他的病也就好了起來。病好后,他非常感激當?shù)卮迕駥λ纳拼?/span> 蘇東坡是一位文人,對醫(yī)學也頗有造詣。他也是一個有心人,當了解到當?shù)厝耸怯昧艘环N名叫良姜的藥用植物救了他的命時,就特意留在徐聞多待了幾天,并親自到盛產(chǎn)良姜的冠頭嶺良姜村一帶去深入了解這種藥用植物的有關情況,順便也捎回了一些良姜薯隨身備用。后來,他感恩于良姜,就留下了一段頌揚良姜的詩詞:“秦時明月漢時關,冠頭嶺上高良姜;香飄四季聞海內(nèi),本草遺風此處揚?!?/span> 高良姜屬溫里藥。 【藥性】 辛,熱;歸脾、胃經(jīng) 【功效】 溫中止嘔,散寒止痛 【應用】 1.胃寒脘腹冷痛 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止痛?!侗静輩R言》云:“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本品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治胃寒肝郁,脘腹脹痛,多與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治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者,可與川芎、當歸、桂心等同用。 2.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本品性熱,能溫散寒邪,和胃止嘔。治胃寒嘔吐,噯氣吞酸,多與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虛寒嘔吐,常與黨參、茯苓、白術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 【文末】 甘草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或欠缺之處,還望海涵,請各位多多指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