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行不是孤立的五行,而是有相生相克關系的五行。所以在五神臟之間也必然的會存在生、克、乘、侮的關系。這種關系在生理條件下也是存在的,這就是生克的關系,當它發(fā)生變化的時后,就是乘侮的關系。比如說腎水藏精以養(yǎng)肝,這是水生木的關系;而肝藏血,所以肝木就能藏血以養(yǎng)心,這就是木生火的關系;火生土,所以心陽就能溫煦脾土。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看老中醫(yī)開方子,就會感到很奇怪——當然完全不懂時是另外一回事,最討厭的就是學了一點點,有點懂又不是很懂的時候——怎么會開這樣的方子?人家明明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因為胃潰瘍而過來的,每天叫肚子痛,結果給他開的什么方子?給他開的全部是一派溫心陽的方子。這個人又沒有胸悶、心悸、怔忡,為什么會這么開方呢?他是因為心陽能生脾土,他是跟據(jù)這個五行關系開的。所以心陽能溫脾。 2 而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而且不僅僅是化生水谷精微以充養(yǎng)肺哦。肺的位置這么高,那么肺所有的這些功能,都要靠脾主升清的功能來上濟于它,它才能很好地完成。 比方說肺主皮毛。我們出汗,汗孔開闔為肺所主,這叫做“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上焦主要指的就是肺。可是它怎樣才能把水谷精微宣發(fā)出去呢?首先水谷精微,是不是得從脾胃輸送給它呀.所以在《內(nèi)經(jīng)》里講“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它是通過脾升清的功能上輸?shù)椒蔚?,這就是脾土生肺金的作用。 如果這個人肺不足。比方說肺虛,老是咳嗽,或者覺得氣夠用,有時易短氣,這樣一個肺虛的情況,要想給他治療,除直接補肺以外,是不是可以先補土?。科⑼磷懔?,土生金,那么肺是不是自然而然也就能夠強健起來。這個是治本、一勞永逸的方法,這個方法就叫培土生金法,它的代表方就是人參苓白術散。 參苓白術散是非常好的藥。這個藥非常平和,既能健脾又能益肺。后來他們把這個藥劑型稍作修改,給小孩子吃服用,增加小孩免疫力,就是保兒康糖漿,現(xiàn)在在藥店里應該還買得到。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它補土以生金,所以它本身有補土的作用。兒科號稱啞科,你不知道小孩兒是為什么拉肚子。你問他肚子痛不痛,他哭;你問他哪里不舒服,他再哭;你就不知道他到底哪里不舒服。這樣子呢,過去在兒科,就有一個通治方的概念。就是我不管你是什么毛病,反正你是拉肚子,我就用這個方,這叫通治方。兒科泄瀉通治方的第一方就是參苓白術散。簡單來說,就是你們家寶寶拉肚子了,你就先給他沖一點參苓白術散吃試試看,因為它的藥性非常平和。當然,現(xiàn)在我們診療水平提高,也就不太用這種通治的方法了,一般還是要先做一個簡單的判斷。但是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參苓白術散很好用。這是題外話。 3 那么,肺之經(jīng)氣下行,就能滋腎水,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相互間有滋養(yǎng)的關系。這種循環(huán)其實蠻討厭的,為什么呢?那既然火要生土、土要生金,以此類推,假如中間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它就不再是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而是N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即五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因為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涉及生我的、我生的、克我的、我克的,這不就四個了么,最后加上本臟,就是五個。所以中醫(yī)治病就講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個的基礎就是在五行用來解釋臟腑的生理功能上面。 當然,五計傳變講相生,就同樣就可以講相克。肺金之氣就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這是僅僅就五行來說的,其實如果從氣機來說,你記不記得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了金是初降,肝是初升,所以肺的氣機的降就能抑制肝的升,這就是克。 4 肝的這種上升的、條達的趨勢,在生理的情況下,就可以使脾土不致壅滯;在病理的情況下,太過了,就能抑制脾土的運化。脾土的運化,又能夠抑制腎水的泛濫,這就是所謂的水來土掩,土克水的生理解釋。 所以我們在治療水腫病的時候,就會從脾土的角度去進行治療。之后在中醫(yī)內(nèi)科學里學水腫時候,內(nèi)傷水腫,或者說陰水,有個非常重要的證型就是脾虛水泛。因為脾虛不能制水,所以水液泛濫。對于這種病人,利水是無效的,越利越糟糕,一利小便一多,水腫馬上消了,但是第二天又腫起來了,而且腫得更利害,再利,他再消,消了再腫,越利越利害…… 這就是我們有時候會詬病一些臨床醫(yī)生的地方,包括中醫(yī),包括西醫(yī)。因為利尿嘛,西醫(yī)有利尿劑,中醫(yī)有利水劑,對吧。利,大家都會利,我們還有峻下劑,包利各種水液。用上去以后,管你多少水,我瞬間給你利干凈,問題在于,利干凈了,你想干嘛?你是治病呢,還是利水呢?要治病,就不要利水,就得健脾,對吧。 因為這是脾虛不能運水而產(chǎn)生的水腫,你要是要利水,那你就要用各種方法去利好了。但這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治病必求于本”,這是中醫(yī)非常重要的治療思想。“治病必求于本”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最為廣大西醫(yī)同志們所深惡痛絕的。我也很痛恨這句話。這句話直接衍生出來的文化現(xiàn)象就是,每位病人來看找我病時都要先問一句:“醫(yī)生,這能治本嗎?”我立馬就頭大三分,什么叫治本呢,這沒法給他說清楚。但是我們自己治病時,要知道治病要必求于本。好這個“本”怎么找,就是從陰陽、五行、臟腑、經(jīng)絡里去找。 5 以心腎而言,腎陰的上濟滋潤,就能抑制心火的亢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對關系。所有的我剛才例舉的這些臟腑關系,如果詳細的講起來,都能夠講很多豐富的內(nèi)容出來。我們就以水和火的關系來講,為什么說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對關系,前面講過了,就是講氣機升降時講了肝和肺,心和腎這兩對關系是五行關系具體到臟腑經(jīng)絡理論里來說,最重要的關系。 那我們這里講,腎水上濟心火,這就是水克火。水怎么往上跑了?水不是往下跑的嘛?水的氣化特點是往下,你怎么往上跑呢?火的氣化特點是應該往上,你怎么往下跑呢? 這就是陰中要有陽、陽中要有陰。大家想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火是陽,它在上面,它還往上走;水是陰,它在下面,它還要往下走,那這個人還活的了嗎?就活不了了,是不是?它就不能形成這樣的一個氣機的循環(huán)了,這就是叫做“陰陽離決,其氣乃絕”,要死掉了。 所以上面的,必須要往下;下面的,必須要往上。而這種升降關系體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肝和肺、心和腎。 好,那么腎水上濟于心,心火下濟于腎,這就叫做心腎相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心腎相交,從五行上就是水和火的相交,所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水火既濟”,“既”是已經(jīng)的意思,“濟”是相互交融的意思,水火既濟是水和火已成功地交融到一起,這個人身體就非常的健康。既濟卦實際上是六十四卦里一個卦象的名字,叫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那大家想想,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腎水不能上承,或者心火不能下濟,那這個人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疾病呢?想象一下,假如心火不能沉降,那么心火就再往哪里走?。烤蜁献?,那就會有心火上炎的癥狀,簡單說就是上火嘛。 讓我們再回憶一下老百姓說的上火有哪些癥狀。口腔潰瘍、喉嚨痛、臉上長包……這些都叫上火,這個就是火性上炎。雖然是火性上炎,但上火不見得就上心火呀。那上心火是什么癥狀呢?你總要在心方面有所體現(xiàn)吧。心經(jīng)會有所表現(xiàn)。心其體合脈,開竅于舌,所以會有舌的表現(xiàn),簡單來說就是舌會爛掉。還有心火上炎了,你說這個人煩不煩?心情上來說就容易煩,會心煩意亂。 那么,心火往上走了,腎水也沒有交啊,那腎水往下是個什么概念呢?腎水為什么往下,為什么腎水不往上?腎水不足,就會有虛,對不對。那這個虛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呢?腎陰虛。所以就會有腎中陰虛的表現(xiàn)。腎虛有什么表現(xiàn)?。磕I在體合骨,外應為腰,所以就會腰酸腿軟無力。腎開竅于前后二陰,所以就有尿頻尿急、小便短赤等癥狀。 當這兩組癥狀都出現(xiàn)時,就是心腎不交。你看,就是通過這些來推導出來的,臨床也是這么用的。 6 但是講了這么多,心腎不交的最重要的癥狀我還沒說。心腎不交最重要的癥狀是什么?是心神不能入陰,所以病人就睡不著覺。心腎不交最重要的癥狀之一是失眠,這個失眠的特點是難以入睡,徹夜不眠。 我們知道失眠有很多種,有的人睡不著,有的人容易醒,有的人做夢多,有的人睡眠淺、睡了以后還不解乏,不同的失眠表現(xiàn)不一樣的。心腎不交的失眠就是難以入睡,甚至徹夜不眠。 怎么治呢?你想想,他是心火往上,腎水往下,心腎不交引起來的。怎么治?當然就要把心火給他降下去,把腎水給他扶起來,對不對?降心火用黃連,補腎水、益腎氣用桂,用肉桂。肉桂不是養(yǎng)陰的,肉桂是鼓舞腎氣的,讓腎氣旺盛的。腎氣旺盛了,就陰能生陽,陽能生陰,它自然就能強盛起來了。那么這兩個藥加一起,就是治療心腎不交的經(jīng)典方。很好聽的名字,叫“交泰丸”,陰陽相交,天地安泰,這也是根據(jù)八卦來取的名字。 心腎不交我們可以用“交泰丸”。那可不可以不用交泰丸,用別的藥呢?想一下,如果用重鎮(zhèn)的藥,把這個陽氣壓下來,是不是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如果病人癥狀不嚴重,可能壓一壓就好了。那用什么東西來壓?用重鎮(zhèn)安神的這些藥來壓。什么東西重啊?鱗介類、礦石類的藥都比較重。那就可以用珍珠母、龍齒、龍骨、磁石,它們都有重鎮(zhèn)安神的作用。 再或者,重鎮(zhèn)的藥也沒有。那我來瀉一下心經(jīng)之火,讓心經(jīng)的經(jīng)氣通暢,使火氣能下行,是不是可以起到這樣的治療作用???我還可以針灸,對吧。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要這粗暴地硬懟,也可溫柔的呼喚它回來。如果腎水在底下很溫柔的呼喚心火,說不定它們倆是好朋友,就回來了呢?那么,我們就溫在下的腎水嘛??梢杂萌夤疬@樣的溫陽藥引火歸源。如果沒有肉桂怎么辦?我們想辦法讓下面足夠的暖,是不是也可以把它引下來呀?那讓下面足夠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泡腳。就用大盆的熱水泡腳,一邊泡,最好揉一揉,促進氣血的運行,那么是不是能解決一些比較輕的問題。當然肯定是輕癥,重癥的話就要用到針灸和藥物了。這就是為什么泡腳后會睡得更香的原故。這個都是生活體驗,如果沒有,今晚可以立馬體驗一下,試試看熱水泡腳。 7 好的,所有講的這些,核心就是在講氣的運行和變化。陰陽五行從某個角度來講,只不過是幫助我們認識世間萬物,認識臟腑氣血規(guī)律的一個工具而已。那么它當然也就能幫助解釋疾病的臟腑的病理變化和傳變的規(guī)律。 那么疾病是怎么傳變的呢?我前面講了好多種傳變,具體到臟腑之間的傳變,一般依據(jù)兩種關系來傳變,第一個是相克關系,第二個是相生關系。我們分別來說。 總的來講,疾病的傳變的大規(guī)律是以相克傳為順傳。簡單來講,就是我病了,就傳其所勝,傳到我克的臟腑去。那么,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我們來舉個例子。隨便說一臟,還是肝木吧。因為木是春天,肝木是第一臟,中醫(yī)舉例都喜歡從肝開始,并不是肝最重要,而是因為肝恰好是在第一個,這是習慣。 好,如果木病了,首先會傳到脾,這就叫肝木克脾土。所以《金匱要略》第一篇就有講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先安未受邪之地也”。就是說見到了肝病,就要想到肝病可能要傳脾土的,就要先去把脾土安撫好,這叫“先安未受邪之地”。脾土它還未受邪,我們先把它弄好了,那么疾病不就傳變不過來了么?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 所以治未病,絕對不僅僅是說衛(wèi)生院里面現(xiàn)在搞得熱火朝天的預防各種疾病。絕對不止如此,它是滲透到中醫(yī)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 如果脾土病了,就會傳到腎水,剛才講的水腫的例子,是不是就是脾土傳變到腎水的例子。如果腎水病了,就要傳到心火,所以腎陽虛到后來的時候,這個人都是心悸而喘的,是因為他腎水虛了以后,不能運化水液,就會水氣凌心。以此類推,各種相克關系的傳變,在臨床上都有相應的改變,這是一大類傳變。 8 還有一大類傳變,是按相生的關系來傳。比如說木生火。那是木病了以后影響到火嗎?不是,是反過來的,是火病了影響到木。這就叫做子盜母氣。因為我作為母,我是不是要滋養(yǎng)它,我生它我是不是要滋養(yǎng)它?但是子臟現(xiàn)在好虛,它有病,母臟就得不停的滋養(yǎng)它,象父母不停地給孩子錢,最后搞得父母也沒錢了,這就叫做子盜母氣。 所以如果說心血有不足,肝血也會隨之而受損。那么水生木,肝血不足,腎陰就隨之而受損,你看到?jīng)]有,一環(huán)一環(huán)過來的。這是我站在這里很輕松的跟你們分析哦!那病人來的時候他可能是什么情況???他就不是說一步、二步、三步的變化都讓你看見了。病人來的時候我們就只看到腎陰不足,看不到前面的兩步。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想到它可能這么演變過來的。那這時除了補腎陰以外,還要養(yǎng)心血,這樣子這個病才容易治好。如果純粹的只是養(yǎng)腎陰,那效果就不好。 我講了這里子盜母氣。那大家想想,在病理情況下會出現(xiàn)子盜母氣,那在治療的時候,能不能去利用子盜母氣來治病呢?如果母氣太盛呢?比方說還是用這個來說,木生火,如果現(xiàn)在木氣太旺,我們治療時除了治療木本身,瀉過旺的肝木之氣以外,如果從相生的關系治療,按照子盜母氣的理論,我應該怎么去治療?光要瀉所病的那一臟不夠的話,瀉它兒子行不行?這就叫“實則瀉其子”,你木氣不是很旺嗎?我瀉你的子臟,瀉心火,我也能夠起到清瀉肝木的作用。 講到這里,有人肯定會疑問了,你那么彎彎繞繞干什么呢,你不好直接就把它治好不就完了嗎?干嘛還“實則瀉其子”,煩不煩?不煩,因為有的時候,直接治療它,第一有難度、有禁忌;第二效果不好的時候,要另辟蹊徑。這就是所謂的兵不厭詐,用藥如用兵,這是中醫(yī)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中醫(yī)做事從來不會一桿子通到底。而是想一切辦法,用最簡單,損傷最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能理解么?一個人做事也是這樣的,對吧。 所以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位醫(yī)生在治療同一類型的病人,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一會左、一會右、一會上、一會下,為什么呢?就是找到最合適這個病人的方法就好了。這個合適病人,除了合適病人本身以外,還要合適病人的家庭環(huán)境,還要合適病人的職業(yè)特點,要多方面的綜合考慮。 比如說現(xiàn)在開中藥,在杭州很多年輕人,都是一周有七天他有六天都在外面出差的。在這種情況下你讓他去吃煎藥根本不現(xiàn)實。這個時候什么子盜母氣啊,實則瀉其子啊,這些方法統(tǒng)統(tǒng)都用不上,那怎么辦?你就要想其他的方法,比如說用中成藥進行組合啊,或者顆粒劑,總之是要想到可用的方法。而且他這樣子顛沛流離,一個星期出差七天,你就要想到出差這個事件,對他的病情有沒有影響。你要問他出差去哪?去干什么?有什么特點?他每次出差都是去討欠款的、跟人家吵架的,那你就要先給他平肝。這個人一定肝氣不平的嘛,對不對。哪有人吵架吵得很開心的,從來沒聽說過,對吧。他每次出差都是去解決技術難題的,要動很多腦筋。然后呢,要連夜奔回來再去搞下一個點,那這種人,你不管他得的什么病都要兼顧他的陰血。這就是“不失人情論”,你在看病時要綜合去考慮。 這些歸根到底還是基于陰陽五行理論的,這就是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剛才只講了子病及母,沒講母病及子。母病了不能生子,那么子也會生病,最典型的就是培土生金的例子,如果土病了,金也會不足,這就是母病及子。那怎么治呢?就培土生金,兩個一起補,這樣就可以了。在后面我們講到具體治法時還會再舉例。 9 特別提示:為了方便中醫(yī)愛好者和初學者交流和學習中醫(yī),我們建立了”的微信群,歡迎大家加我們的群管理微信號bmzzyjt,就是“從頭學中醫(yī)”的拼音首字母,很容易記的。 |
|
|
來自: 玄冰生孫潔 > 《從頭學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