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夏是夏季的第1個節(jié)氣,時逢每年公歷的5月5~6日,按氣象標準,日平均氣溫達22°C以上時才可算作夏季。 古籍中說:“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p> 立夏之后,氣溫開始升高,炎熱降臨,雷雨增多,昆蟲愈發(fā)活躍,植物開始迅猛生長。人的陽氣開始逐漸旺盛,新陳代謝也開始增強。 起居養(yǎng)生:避免心火內(nèi)生 1、晚睡早起,保證午休 夏季白晝長,夜晚短,可以晚睡早起,適應(yīng)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是不能太晚,不要超過晚上十一點。早上的起床時間也要比在春天時稍早一點,5—6點起床為宜。 中午適當小睡,讓大腦和身體能得到休息,但午休時間不宜過長,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午休后也不要立刻起床,最好靜臥10分鐘。由于腦血管硬化變窄而出現(xiàn)頭暈的人,不宜午休。 2、早起晨練,鍛煉身體 中醫(yī)養(yǎng)生中講究“冬藏夏放”,冬天要注意藏養(yǎng),夏天則要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夏天是晨練的好時節(jié),大家應(yīng)早睡早起,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但是,夏天運動量不宜太大,天氣炎熱,出汗太多,會加重對人的損耗??梢栽谶\動的時候,多備一些綠茶、綠豆湯,生津止渴,降溫補水。 3、戒躁制怒,養(yǎng)心安神 立夏之后,人們情緒可能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變得煩躁,情緒波動較大。生氣易怒最容易給心腦血管帶來損傷,因而夏季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態(tài)平和?!端貑枴ど瞎糯笳嬲摗费裕骸熬駜?nèi)守,病安從來?”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心火內(nèi)生,對夏季養(yǎng)生極為重要。 特別是中老年人,每到夏季因發(fā)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所以,立夏時節(jié)可多做些偏“靜”的事情,比如練字、下棋、釣魚、養(yǎng)花等等,調(diào)節(jié)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飲食養(yǎng)生:重在健脾利濕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姜性溫,屬于陽性藥物。立夏吃姜有助人體陽氣生發(fā),符合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的觀點。姜可解表祛寒、化痰止咳、健脾暖胃。 立夏后吃姜可緩解酷暑帶來的疲勞乏力、厭食失眠等癥狀,同時,適量吃姜還可開胃健脾、增進食欲,防止肚腹受涼及感冒。蔥的藥用價值和生姜類似。因其含有揮發(fā)性蔥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時,能輕微刺激這些管道壁的分泌而起到發(fā)汗、祛痰、利尿的作用。 立夏后人體陽氣漸趨于外,新陳代謝旺盛,汗出較多,氣隨津散,陽氣和津液易損??缮亠嬈【?、葡萄酒等,暢通氣血、消暑解渴。除此之外,立夏后應(yīng)適量食魚、瘦肉、蛋、奶和豆類及多吃水果蔬菜等,以補充蛋白質(zhì)、補充維生素,均衡營養(yǎng)、促進消化。 此外,中醫(yī)認為,脾主濕,濕為夏季的主氣,加之夏季氣候炎熱,汗出增,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胃納呆滯現(xiàn)象,故夏季食補重在健脾利濕,開胃消食。藥粥療法,既可補充氣候炎熱丟失的水分,又可護養(yǎng)脾胃,寓藥于食,可謂一舉兩得。 炮姜白術(shù)粥:炮姜6克,白術(shù)15克,糯米30克,花椒、大料少許。將上述四藥布包,先煮20分鐘,納入糯米,煮至粥熟,去藥包服食,每日1劑。可溫中健脾,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大便溏泄、脘腹脹滿、四肢無力等癥。 蓮子粥:粳米250克,蓮子50克。將嫩蓮子發(fā)脹后,在水中用刷子擦去表層,抽去蓮心,沖洗干凈后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在火上煮爛熟,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成薄粥,粥熟后摻入蓮子,攪勻,趁熱服用??崭狗虍旓埑?。可清熱除煩、健脾澀腸、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脾虛食少、便溏、乏力、腎虛尿頻、遺精、心虛失眠、健忘、心悸等癥,可治夏熱心煩不眠,健脾止瀉。 山楂粥:山楂50克,粳米150克,砂糖適量。山楂炒至棕黃色,再用溫水將其浸泡片刻,煎取濃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和砂糖,同煮至粥濃稠時即可食用。可健脾消滯、化食散瘀,適用于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消化不良、貧血等癥,也可用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的輔助治療。 |
|
|
來自: 小酌千年 > 《二十四節(ji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