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我特別害怕打碎家里的物件,因為這會招致父母的責(zé)罵,甚至是挨打。清楚地記得,有天我邀請小伙伴到家里玩,在玩耍時,朋友推了我一把,不小心將家里玻璃撞碎了。我還抱著僥幸的心理,父親不會責(zé)怪我,可他轉(zhuǎn)頭一回來,不聽我解釋,不問我緣由,就拿鞋底抽我。即使后來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失態(tài),也知道錯怪了我,但他只會轉(zhuǎn)頭逃避。多年后母親雖有提及此事,開玩笑讓父親低頭,但他總說“過去了就過去了,提它干嘛,還想我給她道歉”! ![]()
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如果懂得尊重孩子,像對待朋友一樣與孩子交往,在冤枉孩子時,并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認(rèn)錯誤,對孩子說“對不起”,這樣會讓孩子少些叛逆,多些理解,更會使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會道歉的父母,也會培育出一個懂得換位思考又理智孝順的好孩子,說“對不起"這句話的父母,比說我愛你更重要! ![]() 為什么要向孩子道歉?大部分的父母,并不愿意低頭,向孩子承認(rèn)錯誤。他們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一旦開口道歉了,孩子就不再懼怕自己,以后還怎么當(dāng)父母?還有些父母認(rèn)為,我也要面子的??!怎么能在孩子面前承認(rèn)自己做錯了呢? ![]() 我們不愿意跟孩子道歉,可我們卻在要求孩子做錯事情要及時道歉,如何讓孩子信服?其實,我們主動向孩子道歉,恰好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契機(j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語言教育是有局限的,你自己做錯事情不愿意道歉,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xué)樣。但如果你主動跟孩子道歉了,孩子就會一直記得,做錯事情必須要道歉。同時,跟孩子道歉,也可以拉近和孩子的關(guān)系,改善家庭矛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
![]() 用擁抱表達(dá)道歉。剛開始,當(dāng)面無法開口道歉時,選擇用擁抱代替,來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抱住孩子,并親親他的臉蛋,以此來傳達(dá)出一種歉意。 ![]()
試著說對不起。比如,你去接孩子放學(xué),因為一些事情遲到了,孩子很生氣,你知道自己錯了,于是就對孩子說“對不起”然后又開始打電話談工作。你覺得,孩子會原諒你嗎?在他的眼中,你的“對不起”更像是敷衍。但是,如果你在處理工作之前,抽出一兩分鐘的時間,跟孩子解釋,因為今天工作特別多,路上又堵車,所以沒有及時趕到。然后再跟孩子請示,有一點工作上的事情現(xiàn)在就要處理,可以打個電話嗎?兩種方式一對比,顯然第二種更容易獲得孩子的原諒。這種道歉方式,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重視和尊重的。 ![]() 書面表達(dá)自己的歉意。做父母,要學(xué)會反省,知錯就改。跟孩子認(rèn)錯,其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接納。接納自己的錯誤,然后勇敢地說出來。隨著孩子年齡增大,為了更好地與孩子溝通,要學(xué)會試著用微信或文字的方式,去表達(dá)一些想法或者歉意。其實,道歉的方式都是其次,只要我們有這個意識,哪怕一個短信,一段文字,一幅圖畫...... ![]()
|
|
|
來自: 明月峰林 > 《教育 輔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