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盜汗:睡熟則出,醒則汗收——滋陰養(yǎng)心,寧神止汗】 謝某,女,55歲。自述夜寐盜汗甚多,浸濕衣被,頭昏心慌,食欲不振,大便干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 辯證:汗本乎陰,心陰不足,心陽有余,陽加于陰,故致盜汗。 治當滋陰養(yǎng)心,寧神止汗。配伍:北沙參、大麥冬、大白芍、五味子、龍骨、煅牡蠣、炙甘草、浮小麥、紅棗、夜交藤。 二診:盜汗已少,且能安睡。頭昏心慌,食欲不振。脈細數,舌紅苔黃。心陽初潛,心陰尚虧。原方出入。 三診:藥后盜汗已止,夜寐亦酣。飲食不香,頭昏心慌等癥亦已減輕。原方出入調治,以資鞏固。 按:盜汗為入睡后不自覺地出汗,睡熟則出,醒則汗收。中醫(yī)辨證多屬陰虛。陰虛則生內熱,內熱熏蒸,迫津外泄,則為盜汗,故治療多用滋陰潛陽。用甘麥大棗湯合沙參、麥冬、白芍、五味子及龍骨、牡蠣育陰以斂浮越之陽,而收功效。#健康科普排位賽# |
|
|
來自: 新用戶008876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