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牛志林 呂布在民間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人物。說起三國,便有三國英雄數(shù)呂布之說,大家對“虎牢關(guān)三英戰(zhàn)呂布”、“呂布戲貂蟬”等津津樂道,但對呂布的評價,卻總是不高。為什么?雖說呂布也確實是沒有逃脫被縊死而以失敗告終的悲劇命運,與關(guān)羽、張飛差不多,但后人卻只對呂布有惡感。這都是因為呂布反復(fù)無常、唯利是圖的性格。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呂布就是一個極好的注腳。
 
 我們不妨去看一看呂布爆表的戰(zhàn)斗力。
 據(jù)史書記載,呂布最初“以驍勇給并州”,因為武藝高強在并州當(dāng)關(guān),所以在丁原手下非常受寵愛;又說他“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所以作為戰(zhàn)將是優(yōu)秀的。呂布騎赤兔馬,經(jīng)常陷鋒突陣,身先士卒。司徒王允欲誅董卓,也是因為呂布“勇健”才“厚接納之”。呂布?xì)⒍渴恰笆秩写套俊保H手殺了他。要知道董卓可不是一般的人,史書上說他“有才武,膂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即武藝高強,力大無比,且能挽雙弓,在飛馳的馬上左右開弓,也非常厲害。最有名的一個史實,也是《三國演義》中的精彩之筆,即“轅門射戟”,在營中舉一只戟,要射中戟上的小支,且一發(fā)而中。許多人認(rèn)為難以做到的,呂布卻“舉弓射戟,即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呂布投奔河內(nèi)時,袁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所以,以個人來說,呂布的戰(zhàn)斗力是爆表的,是令人恐懼的。 
 除去個人超強的武力值,呂布統(tǒng)領(lǐng)兵馬的能力也值得一說。
 呂布和袁紹共同打擊張燕時,張燕有“精兵萬余,騎數(shù)千”,被呂布一擊即敗。曹操討伐呂布,帶去的是王牌部隊青州兵,但最終“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也就是青州兵潰逃了,曹操冒火突圍,燒傷了左手,差點丟了性命。袁術(shù)想稱帝,使人先告訴呂布,沒想到呂布扣押了使者,并把書信上交了朝廷。袁術(shù)氣急敗壞,集中力量攻擊呂布,結(jié)果被呂布打敗。劉備也是與呂布交戰(zhàn),兩戰(zhàn)兩敗,兩次都連老婆孩子也被呂布俘虜。呂布對自己的戰(zhàn)斗力也相當(dāng)自信,白門樓降曹后,他對曹操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降服了,讓我?guī)ьI(lǐng)騎兵為你去打仗,天下不難平定。說得曹操心動,差一點就聽從了呂布的話。
 呂布為什么最終白門樓殞命呢?這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他最初在丁原手下當(dāng)差,很受重用,但禁不住董卓的一“誘”,即殺了丁原。投靠董卓后,董卓待之如父子,但呂布卻與“卓侍婢私通”,因為害怕敗露,便又聽從王允殺了董卓。見色利而忘義,令人不齒。呂布被李傕打敗后投袁術(shù)不被接納,投降袁紹后,卻老是要兵,又縱兵搶掠。曹操封呂布為左將軍,他就立即與曹操修好。時間不長,又叛曹操投袁術(shù)。曹征討伐呂布,呂布欲降,但陳宮一勸,又與曹戰(zhàn)。被圍困三個月后,抵擋不住只好投降,卻被縊死。
 
 殺死呂布之時,曹操也猶豫了一下,因為他很明白呂布的戰(zhàn)斗力。但此時劉備說曹操,你沒看到呂布是怎樣對付丁原、董卓的嗎?這兩個事實足以說明呂布唯利是圖,反復(fù)無常的小人之性。也不排除劉備不想曹操羽翼過于豐滿的動機,但這輕輕一句話,卻如當(dāng)頭棒喝,喊醒了曹操,把呂布送上了斷頭臺。
 由此觀之,做人還是要有原則的。古人治國首倡仁義,漢末時舍生取義者大有人在,見利忘義是很難容于當(dāng)時社會的。即使?jié)h末天下大亂,禮法大壞,曹操用人不拘一格,英雄不問出處,收了很多降將,甚至委以重任,如張遼、關(guān)羽、徐晃、龐德,但他也并不是沒有底線。在呂布看來,或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只要自己能生存,一切都是小節(jié),做人做事哪有什么原則?所謂有奶便是娘,但正是這一個個無原則的小節(jié)使他為各方所不容,他的武功反倒成了他死亡的砝碼。曹操的胸懷極寬,曾對魏種叛逃而發(fā)誓殺之,但還是愛其才而重用,為何容不下呂布?呂布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span> 所以,后人評價呂布幾乎眾口一詞:活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