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 夫唯捷徑以窘步。 楊萬里有首詩寫道: 不是你翻過了山,便是山困住了你。 這世間,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也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人要走向成熟的過程,就像《西游記》中的“取經(jīng)四人組”一樣: 翻山越嶺,不斷修行。 01
孫悟空最初,不過是一只天地精華所孕育的石猴,而這花果山便是他的誕生地。 他以草木樹果為食,以山澗清泉為飲,與狼蟲虎豹為伴,活得簡單而快樂。 “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p> 花果山如同一個與世無爭的桃花源,讓他享了幾百年的福。 但孫悟空是一個進取心很強的人,他深知,要想活得更好,就要學習本事。 于是,他決心走出花果山這個“舒適圈”,去往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海上漂了數(shù)十個年頭后,孫悟空終于來到了西牛賀洲,并順利拜入菩提老祖的門下,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學藝生涯。 在求學期間,孫悟空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忙時,與眾師兄講經(jīng)論道,焚香習字;閑時,獨自一人掃地鋤園,劈材挑水。 很快,他便從菩提老祖處學得了筋斗云和七十二變的技能,成就了后來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座“花果山”。 我們固然可以選擇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逸享樂,可終究得不到成長。 試想一下,如果孫悟空不走出花果山這個舒適圈,那他終究只是一只靈猴,不會成佛。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 “這些墻挺有意思,一開始你抵觸它,然后你習慣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賴它?!?/p> 一個人在舒適圈中待久了,便再也離不開它了,即便嘗試掙脫,也只會無所適從。 郎平曾在自傳《激情歲月》中寫道: “如果我沒有經(jīng)歷過出國后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jīng)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p> 1985年,25歲的郎平在率隊獲得了第四屆世界杯女排賽冠軍后,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巔峰。 然而,也就是在這個巔峰時刻,她選擇了退役。 她本可以在國內(nèi)過著安穩(wěn)舒適的生活,卻毅然選擇去國外讀書學習、任教交流。 在美國留學時,她生活得很艱苦,別人一頓快餐的錢,她能吃一星期。 她用自己的勤勉鑄就了世人成功的榜樣。 無論舒適圈中如何安逸,它始終只是個“圈子”,長時間待在其中,無異于畫地為牢。 固步自封的人,終有一天,會無落腳之處。 人活一世,不要舒適圈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而是你在哪里,哪里就是舒適圈。 02
隨著孫悟空本事的變大,他的浮躁、狂妄、驕縱,也與日俱增。 終于,禍越闖越大,偷蟠桃、毀瑤池、竊仙丹、鬧天宮。 各路神仙都對他束手無策,最后萬不得已,如來出馬。 他自以為翻云覆雨、無所不能,卻不料,一番遨游不過是在如來五指之間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最后,孫悟空被如來五指所化的五指山整整壓了五百年。 在此期間,他只能“饑餐鐵丸,渴飲銅汁”,再也無法依仗神通之力,胡作非為。 這五百年雖然束縛了孫悟空的自由,卻也磨練了他的心性,讓他變得更加沉穩(wěn)自律。 后來,在觀音的點化下,他終于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取真經(jīng),求正果。 《明心寶鑒》中有一句話: “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p> 一個人只有磨練自己的心性,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越走越穩(wěn)。 莫泊桑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文學大家,便與他平時的磨練以及老師福樓拜的指點分不開。 莫泊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是一個急性子,經(jīng)常有一個想法,就開始奮筆疾書,往往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 有一天,莫泊桑帶著自己寫的文章,去請福樓拜指導。 他坦白地說:“老師,我已經(jīng)讀了很多書,為什么寫出來的文章還是不生動呢?” 福樓拜說道:“這個問題很簡單,是你太著急了,功夫不到家,方向也不明確?!?/p> 福樓拜讓莫泊桑每天站在門口,把看到的情況,都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而且要長期做下去。 莫泊桑聽從了老師的教誨,按下性子,每天都認真觀察和記錄。 一直到1880年,當莫泊桑已經(jīng)三十歲的時候,他終于創(chuàng)作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羊脂球》。 這篇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便轟動了整個文壇,莫泊桑最終也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 俗話說:“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p> 一個人要想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就要沉得下心來。 人若是沉不下心,便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最后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自己,誤入歧途。 人心如玉石,唯有時時打磨,才能煥發(fā)出溫潤的光澤。 磨練心性,摒棄浮華,撥開迷霧,認清方向。 如此,方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03
《西游記》是一部修行之書,九九八十一難,是取經(jīng)路上的重重艱險,也是人生路上各種無常的磨難。 春秋冬夏,翻山涉水,狼蟲虎豹,妖魔鬼怪……斗罷艱險又出發(fā)。 這一路走來,師徒四人經(jīng)歷了太多,但他們也明白了堅持的真正意義。 在途經(jīng)火焰山時,因山火阻隔,師徒四人不得不向“仇人”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滅火。 但這鐵扇公主認定是孫悟空等人害了自己的兒子紅孩兒,不僅不肯借扇,還百般阻撓。 孫悟空初次借扇,便吃了個閉門羹,當他再次苦勸時,卻被鐵扇公主一扇扇出了八萬四千里。 別林斯基說:“苦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孫悟空第一次吃了芭蕉扇的苦頭,第二次來借扇時便學乖不少。 他變作一只小蟲,乘鐵扇公主喝茶之際,鉆進到鐵扇公主的腹中。 鐵扇公主腹痛難忍,便只好答應借扇,但讓孫悟空想不到的是,鐵扇公主竟借給了自己一把假扇。 那火焰山的火在假扇子的助力下,反而越燒越旺。 正所謂: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艱難險阻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可貴考驗,能禁受住考驗并堅持走過來的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 前兩次的失敗,也無法阻擋孫悟空的步伐。 最后,孫悟空在豬八戒等人的幫助下,克服萬難,終于借來了芭蕉扇,滅了火焰山之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xù)向西趕路。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夫唯捷徑以窘步。 只想走捷徑的人,往往寸步難行。 這世間本就沒有什么捷徑,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堅持”二字。 一步步踏實地走,一關關奮力地過。 人只需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為此堅持不懈,克服艱難。 04
十年翻山越嶺,一朝得至靈山。 靈山是《西游記》中的最后一座山,也是師徒四人的最后一道坎。 在靈山佛前,師徒四人洗盡鉛華,功德圓滿。 不僅取得了真經(jīng),還被加升大職正果,當真稱得上是春風得意。 然而就是這瞬間成功的喜悅,沖昏了他們的頭腦,險些釀成大錯。 在唐僧師徒取得真經(jīng)、返回大唐的路上,他們再一次來到了通天河。 由于劫難未滿,師徒四人無法騰云駕霧,幸好這河底的老黿自愿馱他們過河。 誰曾想,就在渡到一半之時,那老黿身子一抖,就把眾人連同經(jīng)書行李都掀進了水里。 原來,老黿當年曾托唐僧幫他問問自己還有多少年壽,可唐僧師徒到達靈山后,便沉浸在了興奮之中,早把昔日的承諾拋到了九霄云外去。 于是,便有了這落水之災。 黑格爾曾說: “當你快要成功時,你一定要謹慎,因為失敗在你身后如影隨形。”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越是接近勝利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冷靜的頭腦,否則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吃了大虧。 明朝末年,義軍四起。 闖王李自成率領部下,歷經(jīng)十余年苦戰(zhàn),最終擊敗明軍,成功入主北京城。 所有人都以為,他將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但此時的李自成,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他一改往日的冷靜沉著,變得驕傲武斷、貪圖享樂,最終僅僅在北京城喘息了42天,便被清軍打得兵敗如山倒。 李自成奮斗一生,卻在離勝利一步之遙的時候倒了下去。 《菜根譚》有言:“冷眼觀物,輕動剛腸?!?/p> 失意時,要在心中燃起烈火;得意時,要在頭上潑些冷水。 面對成功時,我們可以喜悅歡呼,但切記不可忘乎所以。 只有用冷靜的頭腦來調(diào)和內(nèi)心的狂喜,才能在成功的位置上坐得長長久久。 我們就如同這師徒四人一樣,在人生的修行路上,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道道坎兒。 山是阻礙,亦是風景。 當你歷經(jīng)艱險、翻山越嶺時,便已經(jīng)將一路的風景盡收眼底了。 以上,與朋友們共勉。 |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