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堆糖 /文:一二 我一位朋友不知何故,認為我在他面前裝清高,以此讓自己感覺在他面前高人一等。我愣住了,有點納悶——為什么他會這么認為? 問后方知,他認為我在現(xiàn)實中屈服于社會,而在他面前卻自詡清高否定社會。這時,我在想:“社會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啊?偏要靠踩他才能抬高自己?” 我確實有避世思想,這位朋友也知道。由于世上有太多“偽”的存在,所以覺得他這么認為也不足為怪。舉個例子來說吧,古時候終南山“盛產(chǎn)”隱士,但許多人不是真隱士,他們不過是去終南山掛個隱士的名號等君主親自請他們?nèi)氤癁楣俣?。于是大家都認為終南山是“終南捷徑”,由于大多數(shù)人都抱有這種目的,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大家也都認為上終南山的隱士都不是真隱士,并對此表示鄙夷不屑。只是大家都沒注意到,形成這種風氣之過不在終南山,亦不在于隱士,錯不在于為官,亦不在于想當官的人,而是想當官的人妄圖通過在終南當隱士從而入朝為官的這種風氣。如果理清楚了就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什么人能有足夠的理由去否定沒有過錯的終南山真隱士。 在現(xiàn)實中諸如此例數(shù)不勝數(shù),如今我亦要問一句:“難道有人通過避世來掩藏自己的怯懦,避世便是錯的嗎?” 在我看來,避世與入世本無好壞之分,只是根據(jù)個人喜好做出的選擇而已。有人喜動,喜歡熱鬧的場所,或希望成就一番事業(yè),那么入世為佳;有人喜靜,喜歡一個人自自在在,或希望有更少的牽絆束縛,那么避世為佳。故此,為人所不齒的不是入世,而是在世俗中迷失自己,為了利益不顧一切,這種人在我看來不是入世而是入魔。為人所敬仰的亦非避世,而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能守住自身的清明,能夠不被外界各種因素裹脅,順從本心做出與人不同的決定。這種決定不是因為“與人不同”而被人敬仰,而是因為它是“順從本心的”,如果只是一味否定別人的一切來彰顯自己的特殊,在我看來不是避世,而是“入魔”,這與前者的入魔相比,不過是前者更重利,后者更重名而已。 ◆ ◆ ◆ ◆ 避世與入世的區(qū)別說清了,但還有一種沒說清,就是“偏執(zhí)”。有人只看見了避世之魔因而高揚入世否定避世,亦有人只看見了入世之魔而高揚避世否定入世,在我看來皆是一種偏執(zhí)。如果這兩種人遇到一起相互否定,那就有意思了,各持偏執(zhí)來否定偏執(zhí),就像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臉。 荒謬。 可就是有。 還不少。 世間萬物皆無高下之分,王陽明先生曾說過:“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笨梢娛朗卤緹o高低貴賤,只是人心中有分別而已。而眾人心中一致的分別,聚合在一起便是高低善惡的標準。通過這些,又可以演變出世事種種規(guī)則。萬物皆有其存在之理,去仔細思考自能發(fā)現(xiàn),怎么思考?先將世事歸于無,再一步步推演為什么會“有”。例如,世上本無法律,那么為什么會有?因為很多人想要生活安穩(wěn),減少惡行的發(fā)生,就要集合力量抨擊那些行惡之人?!胺伞本褪侨藗兊募s定——別人不可以做某件事,自己也不做,如果做了,就要承擔一定后果。如果不肯承擔,大家就把你揪出來逼你承擔,以此來保障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法律的本質,一種約束,一種保障。而行惡呢?行惡是損害別人的利益滿足自己的利益,其實法律與行惡的本質皆是為利,為什么法律被人認同而行惡被人唾棄呢?因為行惡不能被贊同,如果贊同,那么人人自危,也就沒有如今的社會與生活了。再看看森林法則。森林法則是“弱肉強食”,可是卻沒有規(guī)定一頭大灰狼搶另一頭大灰狼的食物是違法要定罪的,這就是因為森林法則在人類社會外被認同,可如果是在人類社會中一個人搶另一個人的財產(chǎn)呢?那就是違法要定罪的。如此看來,法律與行惡,在不同的公眾認識中擁有了不同的善惡性質。 思考清了這些,也就明白為什么沒有好壞高低之分了。再來看看王陽明先生后兩句話:“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p> 或許你會疑惑,剛說完無善惡,怎又說起知善惡了? 其實不用疑惑,“無善無惡”是重歸于無,這是世界的本質?!坝猩朴袗骸笔菑臒o開始推理“有”的存在道理,這是在尋找世事發(fā)展規(guī)律?!爸浦獝骸本褪且嗣鞅媸欠?,確認規(guī)律,例如無緣無故殺人放火,難道不讓人生惡嗎?反正我是討厭,這就是知善知惡。為善去惡呢?是讓自己不要做自己厭惡的事情。例如別人亂丟垃圾自己看了不舒服,那么自己就不要去亂扔垃圾,這也是一種“知行合一”,所行要與本愿一致。這樣一來,自身行事的標準就被確定下來了。 故此,我并不認為自己行事有多高尚,亦不認為自己行事有多卑劣,我所行只隨所愿,也就是說,如果你問我:“你為什么要這樣干?”我只會答:“我喜歡?!边@么一來,我朋友所說的“裝清高”是不存在的,因為在我眼里,我并不清高,我與他人不同之處,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我同那位朋友沒解釋清自己的行為,卻動念寫下了這篇文章,我亦不知這篇文章是否解釋清了自己的觀點,最后我只強調幾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一味肯定自己否定他人是為偏執(zhí),一味否定自己肯定他人亦為偏執(zhí),最精彩的一生不是在一條路上走多遠,而是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并享受其過程。不偏不執(zhí),不驕不躁,沒有高低貴賤,只有適合與否。 作者簡介 一二,業(yè)余文學愛好者。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路人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山 西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