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更斯的《雙城記》里有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明智的時代,也是愚昧的時代……我們面前應有盡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沒錯,很多時候,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身邊的人或事,包括我們自己,都會讓人矛盾和困惑。但這種困擾也許才是最真實的。 有人對事確信無疑,但其實固執(zhí)到蠢;有人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卻總懷疑和優(yōu)柔寡斷。一個人心中最難解的問題,大多是被思維方式禁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想要改變思維方式,最關鍵還是要看是什么限制了我們的思想,這樣才可以打破禁錮。 常見的思維陷阱 陷阱1:偏愛“共同點” “讓自己感覺良好”是禁錮獨立思考的最強“枷鎖”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思考方式和喜好,對同一個現(xiàn)象或事物都會產(chǎn)生自己的觀點和判斷。于是,我們常常會看到,網(wǎng)絡上就一件事情引發(fā)的血雨腥風的評論、爭執(zhí)甚至開戰(zhàn)、對罵。接下來便是事情的反轉反轉再反轉。喜歡站隊,找自己認同的一派,這是人之常情,但在口誅筆伐之前有沒有理性分析和判斷,有沒有辯證地分析問題,有沒有兼聽則明? 陷阱2:能打擊到所謂的“敵人” 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一件事能打擊“敵人”的時候,便會停止正確地獨立思考和換位思考,一門心思將這件事“發(fā)揚光大”,我們像一頭瘋狂的獅子,目的只有一個,將“敵人”擊敗。殊不知,這樣的勝利,激發(fā)的是我們的動物性,而失去的是人類理性。 陷阱3:看不到自身潛力 看到過國外的一個實驗:先讓志愿者做自我評價,然后找來和他熟識的人來對他做評價。絕大多數(shù)人都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亮點,與熟識他的人描述相差甚遠,簡直讓你無法想象,這說的是同一個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潛力,每個人都是一塊待開發(fā)的寶藏。主動探索,不沉迷于被動之中。 陷阱4:猶豫不決,日常拖延 很多人都有決心和想法,但唯一缺乏的就是果斷的自控力和持續(xù)力,因此很難邁出自己的第一步,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眼前流失。一邊雄心勃勃立下志向,一邊又無法堅持或只是心動了一下。猶豫不決,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機會,日常拖延,讓我們永遠無法知行合一。 陷阱5:墨守成規(guī),不懂變化 有人不愿接受變化,但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擁抱變化。改變不是要我們無原則底線的放任,而只有不斷學習更新,才能不斷被需要,才能不被這個時刻變化的世界淘汰。 陷阱6:對自己評價很高 “成熟的麥穗總是低著頭”,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對自己有過高的評價。當“拉出來溜溜”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沒那么厲害。從而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職場是個大染缸,也是個跑馬場。你可以在染缸里近朱者赤,也能夠在跑馬場獨領風騷。關鍵就看你有沒有跳開這些思維陷阱。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一起學習成長,有關于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 |
|
|
來自: 昵稱zgcB2Gj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