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體聲的概念 立體聲,顧名思義,就是指具有立體感的聲音。 首先,它是一個幾何概念,是指在三維空間中占有位置的事物。那么聲間也有立體的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聲源有確定的空間位置,聲音有確定的方向來源,人們的聽覺有辨別聲源方位的能力。尤其是有多個聲源同時發(fā)聲時,人們可以憑聽覺感知各個聲源在空間的位置分布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然界所發(fā)出的一切聲音都是立體聲。如雷聲、火車聲、槍炮聲等。 當我們直接聽到這些立體空間中的聲音時,除了能感受到聲音的強度、音調(diào)和音色外,還能感受到它們的方位和層次。這種人們直接聽到的具有方位層次等空間分布特性的聲音,稱為自然界中的立體聲。 其次,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是立體聲,但我們?nèi)绻堰@些立體聲經(jīng)記錄、放大等處理后而重放時,所有的聲音都從一個揚聲器放出來,這種重放聲(與原聲源相比)就不是立體的了。這時由于各種聲音都從同一個揚聲器發(fā)出,原來的空間感(特別是聲群的空間分布感)也消失了。這種重放聲稱為單聲。 如果從記錄到重放整個系統(tǒ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原發(fā)生的空間感(不可能完全恢復),那么,這種具有一定程度的方位層次等空間分布特性的重放聲,稱為音響技術(shù)中的立體聲。 雙耳效應 為了在重放聲中恢復空間感,首先要了解人類的聽覺系統(tǒng)為什么有辨別聲源方位的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有兩只耳朵的緣故(只有一只耳朵有聽力的人是感受不到立體聲的)。 由于人類是用兩只耳朵來聽聲音的,耳朵生長在頭顱的兩側(cè),它不僅在空間上有距離,而受頭顱阻隔,因此兩耳接收到的聲音就會有種種差異。這種通過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差、聲級差、相位差和音色差來進行聲像定位的效應稱為雙耳效應。 1、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差 由于左右兩耳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除了來自前方和正后方的聲音之外,由其他方向傳來的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就有先后,從而造成時間差。如果聲源偏右,則聲音必先到右耳后到達左耳。聲源越是偏向一側(cè),則時間差也越大。實驗證明,當聲源在兩耳連線上時,時間差約為0.62ms。 2、聲音到達兩耳的聲級差 兩耳之間的距離雖然很近,但由于頭顱對聲音的阻隔作用,聲音到達兩耳的聲級就可能不同。如果聲源偏左,則左耳感覺聲級大一些,而右耳聲級小一些。當聲源在兩耳連線上時,聲級差可達到25db左右。 3、聲音到達兩耳相位差 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而聲波在空間不同位置上的相位是不同的(除非剛好相距一個波長)。由于兩耳在空間上的距離,所以聲波到達兩耳的相位就可能有差別。耳朵內(nèi)的鼓膜是隨聲波而振動的,這個振動的相位差也就成為我們判別聲源方位的一個因素。當然頻率越低,相位差定位感覺越明顯。 4、聲音到達兩耳的音色差 聲波如果從右側(cè)的某個方向上傳來,則要繞過頭部的某些部分才能到達左耳。已知波的繞射能力同波長與障礙物尺度之間的比例有關(guān)。人頭的直徑約為20cm,相當與1700Hz聲波的波長,所以頻率為1000Hz以上的聲波繞過頭顱的能力較差,衰減越大。也就是說,同一個聲音中的各個力量繞過頭部的能力各不相同,頻率越高的分量衰減越大。于是左耳聽到的音色同右耳聽到音色就有差異。只要聲音不是從正前方(或正后方)來,兩耳聽到音色就會不同,這也是人們判別聲源方位的一種依據(jù)。 5、由耳廓造成的差別 耳廓是向前的,顯然能使人們區(qū)分前后。另一方面,耳廓的形狀十分微妙,不同方位來的聲音會在其中發(fā)生復雜的效應,因此,耳廓對聲像定位也有輔助的作用。 雙耳雖然根據(jù)時間差、聲級差、相位差和音色差來對聲源進行定位,但聲級差是高音定位的主要依據(jù),相位差是低音定位的主要依據(jù),相位差是低音定位的主要依據(jù),猝發(fā)聲(瞬太聲)借助于時間差定位更準確,非純因由音色差定位更容易??傊p耳效應是綜合性的,人們的聽覺系統(tǒng)是根據(jù)綜合的效應來判別聲源的方位的。 立體聲與雙耳效應 http://www./thread-44524-1-1.html (出處: 中國HIFI音響網(wǎ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