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人與武將,雖然所從事職業(yè)不同,在保家衛(wèi)國這一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歷史上有不少文人與名將相知相惜的佳話,比如廉頗與藺相如,再往后最著名的無疑是北宋文豪范仲淹與大將狄青的故事。狄青因功勞太大被滿朝文武忌恨,連歐陽修都誤解他時候,唯有范仲淹鼎力支持,待他一片赤誠。這不光是因為范仲淹主管過軍務(wù)了解軍人,主要還是他無私的品質(zhì)使然。 狄青劇照 李白曾寫過一首古風名篇《胡無人》,大大贊美了衛(wèi)青、霍去病痛擊匈奴的不世之功。到了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宰相王安石有一次路過睢陽,祭拜了一座廟,這個廟里供奉的是唐代兩位忠勇名將。王安石遙想當年二位英雄的壯舉,當場飆淚,也寫了一首詩紀念。 王安石自號“半山”,他這首五律古詩《雙廟》,落款就是“半山老人”。全詩摘錄如下: 兩公天下駿,無地與騰驤。 就死得處所,至今猶耿光。 中原擅兵革,昔日幾侯王。 此獨身如在,誰令國不亡。 北風吹樹急,西日照窗涼。 志士千年淚,泠然落奠觴。 王安石畫像 要解讀這首詩,就得說說背景。王安石祭拜的這座“雙廟”今天還在,就是商丘古城的“雙忠廟”。兩位神主是唐代“安史之亂”中,因驚天動地的“睢陽之戰(zhàn)”,保住了李唐江山而英勇就義的張巡和許遠。戰(zhàn)事中就義的英雄人物其實有三十六人,史稱“三十六將”。其中大名鼎鼎的,還有被稱作“二龍大王”的南霽云、被稱作“雷霆大將軍”的雷萬春,這兩位鐵血虎將都是張巡的部下,唐、宋朝廷對他們都有立廟祭祀。 公元757年,唐玄宗因“安史之亂”跑到四川避禍以后,他的兒子李亨被擁立為帝,這已經(jīng)是唐肅宗至德二年。當時安祿山被他兒子安慶緒殺了,但叛軍勢力還很大。安慶緒派部將尹子奇率領(lǐng)各處鎮(zhèn)兵及部族騎兵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唐軍很多將領(lǐng)棄城而逃,還有不少投敵的。如果叛軍南渡黃淮,李唐的天下估計就要改姓了。 雙忠廟 睢陽是黃淮地區(qū)阻擋叛軍南下的唯一屏障。時任睢陽令的許遠深感兵力不足,派人向正在睢陽北部抗擊叛軍的張巡求救,張巡也沒有多少人馬,立即奔赴睢陽,會師后總共有不到7000人。而城外叛軍旌旗百里,有十八萬之多。許遠深明大義,他知道張巡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超過自己,當下毫不猶豫把睢陽城的指揮權(quán)交給了張巡。 睢陽城雖然兵力薄弱,但軍人百姓上下一心,士氣高昂。叛軍沒有料到,一個小小睢陽城,一打就是十個月。當時天下大亂,唐肅宗遠在寧夏靈武指揮戰(zhàn)事,朝廷號令不通。江淮地區(qū)的唐軍將領(lǐng)要么一心自保,要么觀望形勢,睢陽城以七千人對抗十幾萬敵軍,苦苦支撐了十個月,并沒有等來一兵一卒的援軍,最終陷落。 網(wǎng)絡(luò)配圖 張巡、許遠和那些勇猛絕倫的將領(lǐng)們,拒不投降全部被殺。所以王安石的《雙廟》詩第一句,“兩公天下駿,無地與騰驤”,就是感嘆張巡與許遠乃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卻沒有機會再大展身手了。后面兩句容易理解不需贅言?!按霜毶砣缭?,誰令國不亡”,這句話是說,要不是張巡許遠等人以死報國,你李家天下早就就玩兒完了。 再往下看,“北風吹樹急,西日照窗涼”,這一句千年以來一直被誤讀了。表面看“半山老人”是寫景,映襯自己憑吊英雄的傷感。如果結(jié)合當年戰(zhàn)事背景來看,王安石分明有所諷刺。十幾萬叛軍南下,猛烈圍攻小小睢陽城,可不是“北風吹樹急”嗎?唐肅宗當年遠在西北,各處鎮(zhèn)將都為自己打算,沒有任何人馳援睢陽,張、許等人的悲涼又能向誰訴說?!拔魅铡本褪侵赋?。 張巡、許遠像 王安石與唐代的大家韓愈,可謂心有靈犀。韓愈的《張中丞傳后敘》一文,就滿懷悲憤地痛斥了見死不救還指責張、許二人的唐代時人。王安石詩中最后一句,已是潸然淚下,“志士千年淚,泠然落奠觴?!蓖醢彩窇浌糯麑⒌耐瑫r,如何能不聯(lián)想到自身,變法失敗,被世人唾罵。其實他自己也是一個“悲情英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