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坐陽臺,陽光穿透紗窗,曬著太陽,一杯茶,一部手機。 閑時無聊,突然想起來我喜歡的一道菜——丸子。如今的丸子味道和種類可謂是品種繁多,材料及做法也各不相同,但我最愛的還是媽媽做的紅薯丸子。 媽媽是一個勤勞、樸實的人,每年過年總是想著法兒弄各種各樣的菜。結(jié)果就是每年的團(tuán)年飯和待客的飯桌上,總是有那么幾道新鮮稀奇的菜,有些是媽媽自創(chuàng)的,有的是她跟著附近大媽、小姨們學(xué)來的。 每年臘月二十八,媽媽就開始在家倒騰過年的菜肴。蒸、煮、炸、鹵、燉……一番辛苦勞作之后,菜筐里都裝滿各種各樣的好吃的:肉卷、蒸排骨、蒸魚、鹵雞等等,一溜兒擺放在臨時搭的大門板上。 每次肉卷出籠,媽媽就拿刀切幾塊肉卷頭兒,讓弟弟和我趁熱嘗鮮。剛出籠的肉卷特別的鮮香美味,以前日子苦,一年到頭是難得吃到肉卷的。現(xiàn)在日子好了,但媽媽已經(jīng)成習(xí)慣了,每每肉卷出籠都會切幾塊喊我們?nèi)L,也許是想讓我們解饞,也許是讓我們認(rèn)可她辛苦的勞動成果,反正媽媽的味道我都喜歡。 最喜歡跟著搗鼓的事兒是做紅薯丸子,每次媽媽做的時候,我都會幫忙:洗紅薯,削皮,切塊。媽媽蒸魚等蒸菜的時候就會專門用一格蒸籠把紅薯塊放里面蒸。 等紅薯蒸熟就用盆裝著,等紅薯放涼之后,就用勺子把紅薯塊按壓成泥;接著里面放一到二個雞蛋,少許鹽,如果紅薯不太甜就會在紅薯泥里放一些白糖、面粉,然后就是將料攪拌和勻。每次調(diào)料分量的多少,媽媽都是憑著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總是把握的分毫不差。 最后是炸紅薯丸子,火候的掌握也是極其關(guān)鍵的。如果火大了,丸子里面沒熟透,外皮就已經(jīng)焦糊,影響丸子的美觀。只有火候剛好丸子才會焦黃香甜。每次,我都是在媽媽指揮下給灶里添柴火,媽媽等油溫合適就開始忙起來,一手?jǐn)D丸子,一手拿一把勺子把丸子舀到勺子里,然后放入油鍋里。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個白色的丸子,在油鍋里翻滾,慢慢一個個白色的丸子變得金黃起來,這時媽媽會用事先準(zhǔn)備好的大鹵勺把它們從鍋里撈出來,放到旁邊的菜簍子里。終究受不了它們的誘惑,我就開始趁熱嘗起來了。媽媽總會說:慢點,小心燙!還是和小時候一樣。雖然嘴上那樣說,臉上滿滿地是疼愛。但我知道不是因為我愛吃,她也不會年年折騰這道菜。 七十有個家,八十還有媽 。爸媽健康,那樣我們永遠(yuǎn)都是一個有爸媽疼愛的娃!紅薯丸子圓又圓,吃到嘴里甜又甜。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