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字摩詰,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少年時的王維豐神俊朗、多才多藝,工書畫,通音律,如同許多年輕人一樣,少年時的王維也是充滿了豪俠之氣:“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早年的王維也曾有政治之心,但官場非佛堂,他心中的追求總是和現(xiàn)實有很大的差距。
后來人到中年,王維經(jīng)歷了人生坎坷,國家的動亂,家人的離去,仕途的不順,他對于佛法的理解和認識越發(fā)深刻,在他心中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佛性越發(fā)凸顯,他對于山水田園的隱居生活越發(fā)著迷。縱是出仕,他亦取閑暇時光,修建園林,挖湖引溪,于竹館彈琴自娛,和詩友品茗彈唱。 既然不愿鉤心斗角,不愿爭名奪利,那就遠離塵囂,過著吟詩作畫,撫琴自吟的禪意生活。于是這位禪意詩人就過著半官半隱、入仕出世的生活?!捌淙饲遒F,其心高潔,其詩雅淡”他的詩文一如他出仕為官的態(tài)度,不刻意鋪陳,一切隨性,美妙空靈,清冷幽邃,遠離塵世,沒有煙火之氣。最能體現(xiàn)王維歸隱之心的詩當(dāng)屬這首《酬張少府》,全詩著意“好靜”之志,不想與人同流合污,只好潔身自愛,表達了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態(tài)度。
《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王維這首《酬張少府》是寫給張九齡的。那時的張九齡遭貶,王維內(nèi)心沮喪,寄詩于他,表達自己對朝政失望,愿此后歸隱山間,與松竹為伴。盡管后來的王維依舊在朝為官,卻始終不肯融入官場,于終南山輞川修建別院,禮佛食素,過著半歸半隱的生活。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闭f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靜,對什么事情都漠不關(guān)心了。其實這首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此時的王維正值不惑之年,還算不上晚年,但是這樣的寫法表明了王維對于自己前半生坎坷羈絆的一種淡淡憂傷,不寫青年和中年,只寫晚年,正是看盡人世繁華,而后歸于平淡的一種人生領(lǐng)悟。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自知既無高策報國,莫如歸去舊日山林,松風(fēng)解帶,弄月彈琴。這正是王維一生追尋的閑適的生活,遠離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他寧可安靜自處,做個散淡之士,也不愿隨波逐流,迷失自己。松風(fēng)、山月都是代表高潔美好的事物,在此刻仿佛也能也通情達理,知他內(nèi)心美好,與他相伴相生。這樣的神仙生活又有多少人不為之向往呢?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痹娙肆w慕漁父,幽居江畔,不與世俗之人往來,也不問人間窮通。世事看似隱藏太多的玄妙,卻又簡單明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若碧海青天,浩蕩無邊,可藏萬物,可濟天下蒼生;窮若渺小塵埃,可自得其所,讀書撫琴,怡然自得。通則顯,窮則隱,豁達者無可無不可,何必以窮通為懷。而聯(lián)系上文來看,又似乎在說:世事如此,還問什么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世虛幻無常,生何歡,死何悲,一切不過是轉(zhuǎn)瞬間的夢幻泡影。與自然宇宙相比,人類如此渺小,而綠水青山,自然之美,才是靈魂深處的靜美,是清淡又濃郁,樸素又深厚的“窮通之理”。也許正是人只有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有了人生閱歷之后,才能通曉其中的道理,才能看透紛繁復(fù)雜的生活,才能活得通透,活得明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