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和小人之辯》 有人拿孔子的“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中的坦蕩蕩和常戚戚作為分辨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我不以為然。 我認為以“君子”和“小人”來分類人的品質品格過于寬泛,不能從本質上認識人的品質和品格。 總的感覺是以“君子”和“小人”這兩種分類太過于寬泛。比如:一整天考慮國家興旺民族振興的人是君子,只考慮個人謀財掙錢的是小人;有了這兩大分類之后,君子隊伍里又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小人隊伍里又有君子和小人之分。比如同樣是憂慮國家大事,坦蕩蕩的是君子,常戚戚的是小人(大概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的范仲淹不入孔子的法眼);同樣都是謀個人發(fā)展與掙錢,講信譽重誠信的是君子,不擇手段什么錢都掙的就是小人。(講信譽重誠信卻為自己掙錢的人也不入孔子的法眼)。把這樣寬泛的君子小人作為人品行為的衡量標準,能夠使人提高是非標準嗎?更何況以“符合我的道德標準就是君子”,“不符合我的道德標準就是小人”的時候,把人以君子和小人來衡量還有意義嗎?你的道德標準就是絕對的是非標準嗎?你的標準是符合全國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絕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是非標準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