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想天長地久的都難長久 題記」原本我非常介意不確認關系的曖昧,覺得不以成為男女朋友關系為前提的曖昧都是耍流氓。但最近在我身邊發(fā)生一些事,讓我不得不重新認識“曖昧”到底是怎樣。 曖昧是男女之間含糊不清的關系,友情以上,戀人未滿。 男女間彼此心儀,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帶著勾引的暗示性的言語,彼此試探彼此猜忌,這一切都預演著即將爆發(fā)的激情。 一段感情最美的時候不是確定關系以后,而是那之前的一段,曖昧時光。 你想進入一段關系,起初需要曖昧的鋪墊,或者你不想進入一段關系,也可能曖昧。 曖昧是個過程。某段關系最后的定位不能來綁架和定義曖昧,毫無意義才是曖昧最重要的特質。 通常的藍(紅)顏知己、非血緣關系的兄妹之稱、吃喝玩樂搭檔、兼職家人那些忽冷忽熱,忽遠忽近,恰巧保持距離的親近關系,可能都是曖昧。 Interesting,F(xiàn)unny and romantic。 曖昧像極了愛情。 在那些失落的日子,有人愿意傾聽,有人幫你出謀劃策,可以嚎啕大哭,可以不那么堅強;在喜悅的日子里,有人同享快樂,有人配合你的嬌嗲,可以盡情的撒嬌,讓自己看起來那么珍貴。 曖昧可以進入關系,這是常規(guī)曖昧;也可以不用像愛情那樣為一段關系做出什么,那是不確認關系的曖昧,也就是為了曖昧而曖昧。 這類曖昧一般發(fā)生在單身者與有伴侶者,有伴侶者之間,他們一開始就知道沒有結果,依然開始。 關系外的調情有三大特質:不承認,不拒絕,不負責。 在他的攻勢下漸入佳境,越來越動心,心思被他牽著,柔柔的,癢癢的,忍不住想從他那里得到肯定,想聽他說愛,要娶你??墒撬偸腔乇埽D移話題。 退回來以為他只是單純的對你好,想撤退,不舍得又不甘心,于是回來和他繼續(xù),他張開手臂歡迎你,獎勵你。 時間久了,在他這里得到了不少快樂,也付出了精力,內心期待著某一天這份關系能有個身份,可他依然逃避。他依然對你好,只是從來都不愿意給你一個承諾。 你喜歡我,那是你的事,我沒有拒絕也沒有接受。你要結束,我不攔你;你愿意繼續(xù),風里雨里,等你撩我。 曖昧的距離恰巧的回避了關系外男女關系的界定。即是如此,就沒有出軌可言,不存在道德風險。要是有什么不甘心,不過是沒有掌握主動權或求而不得罷了。 既然如此,我們到底要不要曖昧? 建議大家盡量不要曖昧,因為精力的有限,可能你把精力花在曖昧一個甚至好幾個曖昧的人身上,就沒有視線去發(fā)現(xiàn)真正值得去共度一生的人。 但如果想長久的從曖昧中獲得快樂,如果沒有曖昧就活不下去的話,那你就去曖昧。不過,一定要培養(yǎng)自己的主場意識。 舉個例子:如果你認識一群男人(≥3個),和他們保持聯(lián)系,你根本關注不到每個人的情緒和想法。誰更在乎你或者更適合你,你可能不會及時發(fā)現(xiàn)并因此流失這個人。 你只有一個人,你的精力都在他身上。他對你的態(tài)度,非常影響你的感受。如果舔你還好,如果他比你冷漠,你可能就坐不住了。 和一群男人保持聯(lián)系的時候,你的需求會分配到每個人,單個需求度就會降低。如果對方只和你一人曖昧,那么他的需求會相對大,而女人因為分散了精力到其他目標上去了而顯得熱度不夠,男人就要不斷追加投入,用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等來討好你以換取互動。 在Result等人提出的親密關系承諾投入模型中指出,有更多的可供選擇的對象的人,越少對一段關系作出承諾。人越是不愿意被一段確定的關系束縛,另一方越是試圖抓緊這段關系。 直到投入的沉沒成本過大,他捅破那層紙的成本越來越高,最大可能認命繼續(xù)不要那個確定的關系。想撩就撩,想冷就冷,喜怒皆因女生,他就在掌控里了。 這樣的曖昧不過是與意中人玩了一場游戲,時間到了,結束了,收拾一下心情,開始下一場就好。 我的一位朋友就這樣,享受并回應著每個人對她的好。偶爾在對方告白的時候表現(xiàn)出不自信,在對方要離開的時候示弱和友好,從來不缺曖昧對象。 你一定會愛上曖昧的,只要你敢,只要你認識到自己內心的需求,沒有人與快樂為敵。那些所謂的道德和表意是的讓你覺得要去抗拒的東西,并不是你的本心。 如果把曖昧對象想象成一條條魚,那么你們需要一個魚塘,這樣才能保證有魚吃。 但是曖昧也是雙刃劍。想長久的曖昧,即使后來很多事,不能保持初心,也是埋在心底的溫暖。為了曖昧而曖昧,有本事的禍亂天下,沒本事的會被傷成篩子,以后再無相濡以沫。 希望你們能健康的風騷。如何取舍,量力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