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大家好,我是粥左羅,這篇文章是我的合伙人文文在知識星球里寫的2019年總結,我看著不錯,讓她修改豐富了下,發(fā)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我覺得她的成長對很多人是有啟發(fā)意義的,大家都知道大城市的資源集中優(yōu)勢越來越強,機會越來越多,不得不承認小地方的機會總是差一些。 文文提供了另一種成長樣本,她在廣西柳州,已經(jīng)結婚生娃,離不開柳州,但這幾年她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借助知識付費和社群,鏈接最好的資源,通過線上拓展自己的圈子,她一樣獲得了高成長高回報,今天她已經(jīng)成為我的合伙人,依然在柳州,我還授權她2020年可以在柳州招募全職員工,這樣更方便她做業(yè)務。 對我來說也挺好,只要人對了,如今網(wǎng)上溝通協(xié)作毫無障礙,我們還有個運營在陜西呢,也是全職,這是以前做不到的,現(xiàn)在可以。 有人把某個重要事件發(fā)生前的生活叫做「我的前半生」,我的前半生沒有小三插足的狗血劇情、也沒有爭奪財產(chǎn)的撕逼鬧劇,只有普通人的平淡、努力、掙扎、失敗與無奈。我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失敗2次的中年女人,換了4次工作,正在做第5份。 大學一畢業(yè)我就開店賣衣服,別的啥也不會,30歲才開始找第一份工作,根本不懂運營公眾號、不會寫作、不知道什么是社群運營。而2018、2019這兩年里,是劃開我人生的時間分割線,31歲時,我從零開始轉行新媒體,兩年時間過去了,這一切都改變了。如果你也渴望改變,希望我這兩年職業(yè)發(fā)展、個人成長、親子教育的思考,對你有借鑒的意義,2020有一個全新的開局。01 關于工作 從頻繁跳槽到堅定不移 領英做過的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70后平均4年以上換一份工作,80后平均3年換一份工作,90后19個月?lián)Q一份工作,95后只做7個月?lián)Q一份工作。我的老板粥左羅曾寫分享說:一份工作做一兩年以上比較合適,一個人如果頻繁換工作,他不敢用......但是,2018年10月他不僅主動邀請我跟他創(chuàng)業(yè),還在2019年讓我做他的合伙人,我猜這也許是他打臉史中最爽的一次,因為我之前跳槽的頻率比95后更夸張,兩年時間換了四次工作。2018年初,在柳州做文案,工作內容不多,底薪4300還包吃營養(yǎng)早餐、私房午餐,在當?shù)卮鏊悴诲e,5月份我還是選擇了離職,原因后面會講。
2018年5月,換了份新媒體編輯的工作,試用期3000,錢少不管飯,我只做了一個多月就離職了。2018年10月,跟粥老師一起創(chuàng)業(yè)。第二件大事:做訓練營期間遇到各種瑣碎和困難,從沒想過放棄,一直累計做了11期訓練營,8期21天寫作營,3期28天高階營,口碑居然不錯,學員滿意度99%,甚至有一期達到100% 。堅持住沒崩掉,我認為算是件大事。曾經(jīng),我被粥老師吐槽“太奇葩”,確實,以我換工作的頻率,哪個老板聽了都會覺得不太靠譜。我假裝瀟灑地說“工作嘛,不爽就換”,但對于一個需要養(yǎng)家糊口的中年女人,辭職的背后都是無奈。兩三個員工每月遲到十次八次,老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一天我遲到10分鐘卻要扣10塊錢,那天我在公司樓下的彎道被車撞傷腿,忍痛爬起來的時候老板正在身后;加班三天寫了一篇文章,為了配圖好看我從幾萬張圖片里一張張選出近百張圖,閱讀量是平時幾十倍,結果老板說“并沒有卵用”;經(jīng)常悄悄走到你身后瞄一下、動不動在公共辦公區(qū)域大罵員工、稍有不滿意就叫人滾蛋…….2018年上半年,我最大的期盼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安安心心干實事,有成績能得到回饋,哪怕錢少點也沒關系,至少有一份尊重和肯定。2019年上半年,全身心投入訓練營的運營,合伙人的位置是我得到的最大肯定。2018年的下半年,我琢磨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辜負信任、不要白領了工資。2019年下半年,我思考如何帶領團隊做好工作,如何幫助下屬更快地升職加薪。 做老板舍得給錢挺重要,懂得給信任和尊重更是難得。作為“奇葩員工”,我深知遇到這樣的老板非常不容易,所以,當有幸遇到,一定努力“抱緊”不輕易辜負。2019年網(wǎng)絡上很多裁員事件,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其實,員工和老板不應該是對立的關系,拋開工作中的角色,我們都不過是求一份溫飽、奔著一份希望度日的普通人。如果你還沒有遇到好老板,更要做好當下的工作,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確保當機會出現(xiàn),你有足夠的能力抓住它。02 關于學習和成長 從運營小白到高薪的社群運營 我們團隊在招募社群運營,同城一位小伙伴來找我聊,我問他有沒有運營社群的經(jīng)驗或者寫作能力,他說半年前就知道我們的寫作訓練營,也一直想要學習寫作,但是自己薪資不高,時間也不夠......我問薪資有多少,為什么沒時間學習?他回答說收入不太穩(wěn)定,有時五六千,有時只有三四千,每周休息一天,平時下班回家已經(jīng)累了......我也曾有過迷茫和糾結,看不清未來的路在何方,所以能夠理解他。但是回顧我成長最快的這兩年,正是狠狠地投資自己學習的兩年。 2018年上半年:上下班路上聽音頻課,沒有明確的目標,學過做海報、寫營銷文案、寫親子文章、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瞎寫。2018年下半年:加入粥老師團隊后,負責運營公眾號@向上生長365(因訓練營業(yè)務停更一段時間,現(xiàn)在用那個號做了自己的私人小號@粥左羅的好奇心),為了完成自己定的KPI,關注了幾百個公眾號,重要的賬號做定位分析,每天閱讀幾十篇關于成長、職場、思維認知的優(yōu)質文章,一篇一篇地打分排序。2019年上半年:參加N個社群學習社群運營,慢慢摸索到做社群的核心邏輯。2019年下半年:參加一個培訓時,忐忑地做完職業(yè)能力測試,發(fā)現(xiàn)自己獲得五星滿分的居然是學習能力。大學畢業(yè)9年,我都沒能看完一本世界名著。前幾天跟朋友聊天才發(fā)覺,2019年不知不覺讀了50多本工具書,有一些囫圇吞棗,有一些已經(jīng)翻破了書皮。這兩年里,學的東西五花八門,從“如何快速搞定excel”到“如何運營公眾號”、從“如何做好社群運營”到“如何管理團隊”,學習到的技能,剛好工作中都需要用到。03 關于親子教育 從焦慮愧疚到坦然釋懷 公司90后同事說不敢養(yǎng)孩子,害怕負擔不起。我想同事多半是指時間精力上“負擔不起”,對于養(yǎng)孩子,我也曾倍感壓力。2018年上半年,工作不忙,周末有時間策劃組織親子活動,收獲了一票幼兒園家長的支持,當選了家委。2018年下半年,工作逐漸忙起來,陪孩子的時間減少,有一次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要求我參加活動,剛到活動地點卻發(fā)現(xiàn)申請授權的文章沒開白(那會我負責公眾號轉載文章,需要申請授權開白才能轉載),于是我坐在路邊排版新的文章。不久之后,我被解除家委的工作。有位關系比較好的家長說了一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建議我每天抽時間陪孩子。道理我很認同,實際上很難做到,于是我回了一句“主要是精力夠不上”,結果被對方diss情商太低。這些指責讓我感到難過和愧疚,一度懷疑自己不是個好媽媽。2019年上半年,我們增加了訓練營的業(yè)務,工作比2018年更忙。2019年下半年,5歲多的兒子已經(jīng)能獨立閱讀整本簡單的故事書,朋友感到羨慕和驚訝,接下來卻說:“如果你能多給孩子一點關心多點陪伴,肯定會更加棒”。我明白,言下之意是責怪我關心和陪伴孩子太少,我承認,比起有些父母我給孩子的時間確實比較少。我有一個朋友辭職開咖啡館,主要就是為了多點自由時間,可以更多地陪伴女兒,他親自教孩子認字、寫字、畫畫、彈琴......這些我做不到。薛兆豐教授說:“今天的父母,怎樣才算對小孩更有效的陪伴?我陪她講童話是一種,我?guī)サ溈匆豢矗鞘橇硗庖环N。如果你要帶他去丹麥,需要的錢不是一樣的。很多人覺得在外面掙錢是不對的,可掙錢才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我不會彈鋼琴,但我掙的錢可以讓孩子去學鋼琴。這也是陪伴,也是愛?!?/section>兒子提出想學英語,每周需要家長接送兩次,我還是給他報了名,為了避免自己偷懶,刻意沒告訴家人孩子上課的地點,每次送孩子上下學的過程,就是我們重要的親子時間。我想讓兒子學練字,選擇送他到書院跟老師學,從發(fā)回來的照片看,比在家一個人認真,效果也不錯。網(wǎng)絡上很多文章寫“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做媽媽太難”,我想,也許大家對“媽媽”的要求過于角色化,他們的邏輯是“因為你是個媽媽,所以你就該這樣”,一旦你不符合大眾眼里的標準,就是不合格,就不是好媽媽。對“媽媽”這個角色的期待太高,無形給了媽媽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
 我認為愛是互相成全,因為你的存在我愿意努力變得更好,它的底色不應該是犧牲,那太悲涼了。如果可以,我更愿意選擇一起成長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2019年10月我出差北京,沒時間給孩子買禮物,回家時在機場選了一套書,我希望孩子的精神世界能夠豐盈,學會用更多元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我更想要通過努力,將來我有能力提供一個更高的平臺,讓他能夠擁有看更大世界的機會。04 找到自己的“增強回路”
然后堅持不懈地推動它
我曾走過了一段低谷,回顧自己近兩年的變化,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能力、格局,并不是靜止不變的,當一個人能力越來越強,自然能夠看得更高更遠,然后逐漸形成自己的“增強回路”。宗教學家叫它“馬太效應”,經(jīng)濟學家叫它“贏家通吃”,金融專家叫它“復利效應”,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叫它“指數(shù)型增長”。用大白話說,就是一個人越有錢就越容易賺到錢,然后越來越有錢。這個過程中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又增強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環(huán)增強,這就是“增強回路”。比如我的老板粥左羅,他最開始入行新媒體是做月薪五千的打雜小編,因為能寫爆款文章而賺到高額稿費,又因為賺到稿費而更加愿意寫爆款,結果越寫越強。寫作,就是屬于他的“飛輪”,堅持不懈地推動它,形成了他人生的“增強回路”。在職場中里,我找到的飛輪是老板的信任,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我努力完成一切工作任務,慢慢能力變得更強,得到更多的信任。在個人成長中,我找到的飛輪是學習,因為學習能讓人成長,我不吝惜在學習上付出時間和精力,然后加速自己的成長。在親子教育中,我渴望幫孩子找到屬于他自己的飛輪,比如說學認字,認識的字越多,就獨立能看懂更多的故事,收獲更多地知識和快樂。其實,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智商一般,情商也不高。幸虧,我在自己三十幾歲之后找到了“飛輪”,逐步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增強回路”。每個人的飛輪不同,但是只要你愿意,一定都能找到它,然后堅持不懈地推動它,最后一定能找到屬于你的“增強回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