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第七十一中學 張克運 ![]() 眾所周知,美術界作畫有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叫做“留白”,就是有意識地在繪畫的布局上、創(chuàng)作的細微處留下“空白”,在突出表現(xiàn)主題的前提下,為欣賞者留下很多想象和遐思的空間。這種繪畫藝術上的陰晴圓缺極具“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意味。 顯然,繪畫藝術中的“留白”對于我們做教育是十分有啟發(fā)價值的?!吧接?,盡出則不高,水欲遠,盡出則不遠”的繪畫境界,告訴我們教育不可窮盡,更不可做到極致,否則,便走不遠,做不好。 “留白”是一種思想 教育的一大功能是引導和啟發(fā),這種功能是基于學生“先天的美德”而言(蘇格拉底語),先天沒有,如何啟發(fā)?所以,教育中引導和啟發(fā)是有條件的,這就是“留白”的理由,并且教育從來都不是灌輸和填充的過程,而是永遠存在“空白”的,既然如此,保持教育的這種“空白”,為何不可呢?“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經(jīng)常體現(xiàn)在我們教育的細微處,這是“留白”思想帶來的美景。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那么,毫無疑問,“留白”的藝術就是給學生留下“激勵、喚醒和鼓舞”的最好禮物。 “留白”是一種智慧 畫者尚且知道在繪畫布局和細微處留白,何況我們這些做教育的人?有意識的“留白”體現(xiàn)的正是教育人的智慧。給學生留下空間,就是給學生留下想象和創(chuàng)造,這是多么有價值的教育。 曾經(jīng)看過一個老師上刺繡課,課的主題是繡荷花。只看見老師分給每個學生針線后就叫學生自己繡了。既無范本,又無要求。第二天,學生拿出來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各具風格,有很像的,也有不像的。有取名的,也有不取名,老師一邊點評一邊提問學生為何要繡成這樣,學生自圓其說后都給予了表揚。這是老師“留白”的智慧。因為留白,才會繡出形態(tài)各異、色彩繽紛的荷花,試想,如果那位老師就把他自己的作品拿出來掛在黑板上,學生就會依樣畫葫蘆,還會有如此多的美妙作品嗎? 事實上,很多有智慧的老師,都把“留白”當成是自己教學藝術的必備素養(yǎng)。 “留白”是一種情懷 教育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夠盡量的多學習知識、多掌握本領,這也是為師的共同愿望。但是,實現(xiàn)這一愿望的路徑卻是千差萬別的,有些老師就是一門心思、禪精竭慮的灌輸和壓制,生怕講掉了,說少了??墒聦嵣?,我們都知道“減少講授,走進合作”(《教育社會化》)是提高學習質(zhì)量的最佳途徑,而結(jié)果是都不愿意給學生“留白”,以為灌輸和填滿就會提高質(zhì)量,殊不知,這種充滿火藥味的教育會適得其反。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干死千人”,把教育做得血淋淋的,顯然,這是沒有人文情懷的表現(xiàn)。“留白”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想象,這是一種教育的情懷,“留白”給自己,可以讓自己反思,這是生活的一種愜意。 “留白”是一種氣度 做教育,我們都在努力、都在想辦法。但是,試圖把自己的教育做到極致卻是一種狹隘的想法。因為沒有什么事可以完美無缺,就如沒有人是完人一樣。教育中的一些“無為”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孩子的分數(shù)我們就是沒法提高、有些孩子的行為就是不容易糾正得過來、有些孩子的能力和本事也不是能在學校就會掌握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也只是矯情而已,這是教育的無賴。 但是,我們也不可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和懈怠,反而應該沉靜下來,細思量,用心、用情、用智慧,相信任何問題,在時間的面前,都不是問題。 做教育應該給自己留余地,不要一來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不要一談教育就是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為學生未來負責,我們的教育沒有那樣的效果,即便是一種理想的教育,也不可能都把學生的未來大包大攬起來的。 認識到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和“空白”處,反而會讓我們更加明白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步伐,做教育既要有云淡風輕的心態(tài),更要有兢兢業(yè)業(yè)的精神,這,才是做教育一種的氣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