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為對于每個人而言的確是一個褒義詞,人們也喜歡這個來稱贊別人,什么“年輕有為”“頗有作為”,這是說明這個人的確做了不少事情,有了不少的業(yè)績。 這并不是我談的重點,今天我想說說“有所為”與“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做了哪些,有所不為,就是不做哪些。我們在很多時候并沒有真正明白那些是要為的,哪些是不必為的,而更多的時候是按照別人要求去為的。比如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他們并沒有真正搞清楚“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區(qū)別。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者練習,有些人他們是不分主次輕重,統(tǒng)統(tǒng)去做,以完成作業(yè)為第一目的,這不能說不對,但是如果老師布置的那些作業(yè)對于他這種基礎薄弱,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有一部分根本無法完成,怎么辦?難道一定要堅決執(zhí)行老師的任務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去完成,不睡覺都得完成。這樣可以嗎?如果單從學生的態(tài)度來說值得表揚,但如果從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收獲來看,這種方式是嚴重的浪費,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如果時間長了,還會嚴重的影響這個學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習心理,因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哪一個人受得了?所以從這個層面來思考,學生能不能搞清楚“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這個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了解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的難度,事先能與老師溝通清楚,明確自己的定位: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題目——“有所為”,也明確自己當下暫時花時間不可能做出來的題目——“有所不為”,重點突出自己做了之后會有收獲,會有幫助的題目,這樣做是有可能改變這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成績的。雖然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到什么很高的成績,如果這個學生能找準自己的薄弱點與缺漏點,又能用恰當?shù)姆椒▉硌a缺補漏,成績的進步并不是不可能。雖然不可能成為最優(yōu)秀的那個,但至少也不至于付出汗水與努力卻一無所獲。這是從學生學習方面來談“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我們這些成年人其實每天也都在面臨這樣的命題,只是跟學生的表現(xiàn)形式不太一樣,但本質卻可能是相同的。無論我們從事哪一個職業(yè),我們每天都得面臨著種種的選擇——工作繁多,任務繁重,以我們的時間與精力要把工作全部做完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可能的。怎么辦?必須作出“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選擇。挑選出哪些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來做,最為關鍵的事情來完成,而那些并不是最重要,或者至少暫時不是很關鍵的事情,我們一定得暫時舍棄,否則這是完全可能影響到我們一天的工作質量與效率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正是“有所不為”才成就了“有所為”,如果所有事情都是重點,都是關鍵,其實所有事情都變成了不是重點,不是關鍵了。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那么多事情。所以,“有所不為”是為了更好地“有所為”;而要真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能夠做什么,當然更有清楚自己不需要什么,自己不能做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