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智者對話,每天一本好書, 巧記讀書筆記, 重塑思考方式。 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14本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 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當(dāng)有人問起你最喜歡哪本書時,你或許能回答對方一個書名,并且告訴他「我在不久前剛讀過它,它是一本對我很有幫助的書」。 然而,當(dāng)對方繼續(xù)追問「這本書講了什么內(nèi)容?」「你最喜歡書里的哪一部分?」「這本書的優(yōu)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呢?」,你卻只能啞口無言,以微笑來化解彼此的尷尬。 明明讀過卻什么都沒有記住,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煩惱呢? 讀書,是與智者對話。那么,我們?nèi)绾文茏屪约鹤x過的書物盡其用,盡量讓自己不忘記書本的內(nèi)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在享受讀書的過程中塑造自我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就是為了回答這樣的問題而產(chǎn)生的。 一直以來,書店里關(guān)于讀書方法的書層出不窮,但不管是哪種方法,我們都要牢記讀完每本書,我們都需要有扎實的收獲。 本書作者,以對讀書法的大量研讀和經(jīng)驗聞名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向我們介紹了如何使用隨處可得的筆記本,找到想讀的書,真摯地與每本書對話,記錄閱讀中的發(fā)現(xiàn),或是回憶過去讀過的書,從書中學(xué)到知識,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讀書好比做菜,炒出一份美味佳肴離不開我們對食材、刀工、火候、調(diào)料的精益求精,從書中汲取養(yǎng)分需要我們在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時做到盡善盡美。 讓我們一起走進《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善用神奇的筆記本,讓讀書成為一次次美好的體驗吧! 01 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 你是否有遇到過這樣的困境? 你走進一間書店,看見新書書架、攤開的暢銷書和促銷用的海報,被令人目不暇接的書名、廣告詞和包裝所吸引。于是你不知不覺地捧起了書。在確認好目錄、前言、后記和作者資料后,你看了一眼價格就走向了收銀臺。 回到家以后,你興沖沖地打開了這本書。翻了幾頁后,你卻發(fā)現(xiàn),「這壓根就不是我想要的」。于是,你把它遺棄在了書桌上。久而久之,「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成為了你最真實的寫照。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在浩瀚的書海中,找到那本適合我們的好書呢? 在書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購書清單,即當(dāng)我們平時看到不錯的書籍推薦時,我們就可以在清單里寫下書名、作者、出版社,并在備注里寫下選擇它的原因。 這樣,當(dāng)我們走進書店以后,我們就不會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亂竄,或是毫無計劃地站在書架前,沖動購入那些看似對我們有幫助實則無用的書了。 此外,我們能在不斷更新書單清單的同時,看清我們真正的讀書需求。 我們常常會在讀書公眾號、報紙、雜志或是閑談中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然而,由于我們并沒有把靈感記下來,過了一段時間后,它們就消失在了茫茫的書海中。 但是,如果我們利用好隨想筆記,記錄我們的靈感,然后利用檢索,我們就能在與想讀的書來一場命中注定的邂逅了。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清單。就好比在購物前,我們要先了解冰箱的庫存,做好計劃再去買。這樣既節(jié)省了購物時間,又避免了浪費。 是不是很高效的選書方法呢? 02 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 聽說要寫讀書筆記時,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 「這也太耗時間啦,我堅持不下來!」 「這也太費事了吧?」 「做這種事情有意義嗎?」 也許提到讀書筆記,你會回想起為畢業(yè)論文收集材料時準備的筆記,本子上密密麻麻都是字,光是看著就讓人想打瞌睡。 然而,讀書筆記也可以很簡單。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句話讀書筆記」,即在閱讀時,用一句話寫出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重要的部分(摘要),然后再寫幾句自己的感想。 當(dāng)我們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去讀書的時候,我們對書的認識也會發(fā)生巨大的改變。 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作者的建議是簡略且全面,盡量縮短筆記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地反映文章的精髓。 那么,我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做到既簡略又全面呢? 作者建議,我們要在通讀全書后再嚴格地篩選需要摘抄的內(nèi)容,去記下那些顛覆了我們過去的想法,讓我們覺得震撼的內(nèi)容。 這樣,我們才會對那些沒有讀懂的內(nèi)容,不斷思考,不斷重讀,而對我們已經(jīng)掌握的內(nèi)容,可以加快速度略讀。這樣有快有慢、有深有淺的閱讀節(jié)奏在我看來才是可以持續(xù)的。 除了「一句話讀書筆記」外,我們還可以嘗試制作全書的思維導(dǎo)圖,讓一本書的精華呈現(xiàn)在一張A4紙上。這樣,無論是寫書評還是日后回顧,都對我們大有裨益。 03 通過重讀比較提升自我 當(dāng)我們讀完一本書以后,我們常常希望書中的內(nèi)容能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從我們的記憶里跳出來,幫助我們進行原創(chuàng)文章或思想的輸出。 那么,我們具體該怎么做呢? 讀書筆記并不是寫完放好就萬事大吉了。 如果在讀書的時候遇到我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我們不僅要扎扎實實地多看幾遍,還要通過主題閱讀的方式,多角度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樹。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chuàng)意的生成》一書中談到 「所謂創(chuàng)意,知識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span> 換句話說,兒時的體驗、父母何和老師的教導(dǎo)、課堂上學(xué)到的知識、課外的閱讀、朋友說過的話、工作中學(xué)到的知識……這些五花八門的信息再加上臨時集中收集的信息,能組合出意想不到的點子。 為了激發(fā)創(chuàng)意,我們可以找出過去的筆記,反反復(fù)復(fù)地重讀,理解提出問題的自己,尋找解決方案。 比如,當(dāng)你在煩惱是否該跳槽的時候,你就可以留心之前讀過的職業(yè)規(guī)劃類書籍的筆記,從中尋找能對你產(chǎn)生啟發(fā)意義的靈感。這就是常言道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吧! 我們需要為重讀讀書筆記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就像是出于好奇而翻讀舊報紙,為了消磨時間而翻看字典,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 我們可以在睡前或是醒來后翻閱筆記15-30分鐘,寫下自己重讀的心得體會,與作者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深刻交流。 我們還需要建立自己的筆記檢索系統(tǒng),結(jié)合時間和關(guān)鍵詞法來整理自己的筆記,在需要的時候隨時拿出來翻看。 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前的期待,是睡前的溫馨陪伴。對于愛書的人,書即是生活的全部。 一本好書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能為處在不同階段的我們帶來養(yǎng)分。 每讀一本書,就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希望書中的內(nèi)容能像一粒粒種子,在你的心里生根發(fā)芽,直至長成一顆顆參天大樹。 愿你成長的道路上,始終有書和我們的陪伴! 注:圖片來自微信讀書和網(wǎng)絡(lu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