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導讀 趙孟頫(1254-1322)《致郭右之二帖卷》 手卷 水墨紙本 2.67375億元成交 中國嘉德2019年秋拍 趙孟頫作品最高價紀錄 2019年11月19日,中國嘉德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專場中,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以8800萬元起拍,現場和委托席最少有4個買家參與競拍,價格交替上升,最終以2.325億元的價格落槌,加傭金以2.67375億元成交,這一價格也創(chuàng)造了趙孟頫作品的最高價紀錄。 趙孟頫,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 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 在繪畫上,他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 被稱為“元人冠冕” 相較于唐宋明清,元代鮮少被大眾提及,其實,元代藝術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杰出,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本期,御承君將為您解讀 元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成就, 文人畫、青花瓷, 一睹民族融合時期的文人風雅~ ▼ 01 文人畫的黃金時代 文人畫(Literati painting),也稱“士大夫寫意畫”、“士夫畫”,古代藝術教育內容。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別于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始于唐代王維,元代時期,文人畫逐漸成熟,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峰。 下面猜猜,A、B兩組繪畫,哪組是文人畫呢? A B 答案是B組。A組是宮廷繪畫。 那么為什么呢? 文人畫與宮廷繪畫等畫種相比,它的獨特性在哪呢? 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木, 以抒發(fā)個人“性靈”, 標榜“士氣”、“逸品”: 講求筆墨情趣,不求形似, 強調神韻,并重視書法、 文學等修養(yǎng)及畫中意境之表達。 元代中后期,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四人,在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畫的基礎上,把筆墨韻味在繪畫中的作用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突出了山水畫的文學趣味, 使詩、書、畫有意識地融為一體, 各具風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風, 形成了以“文人畫”為主流的山水畫派, 把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對明清兩代畫壇影響極大。 因此,他們在繪畫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被稱為“元季四大家”。 ▼ 黃公望 創(chuàng)淺絳山水·自成一格 元四家中,以黃公望年齡最長,并直接聆受趙孟頫的教導,又開始寄畫以樂的門徑,故列為四家之冠。 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大癡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人,元朝畫家。本姓陸,名堅,幼年父母雙亡,族人將其過繼給永嘉黃氏為養(yǎng)子,這位黃公年已九十,膝下無子,得子萬分欣喜,笑道:“黃公望子久矣!”因改姓名,叫黃公望,字子久。 其山水畫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發(fā),自創(chuàng)一格;創(chuàng)淺絳山水,畫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為“元四家”之首。 黃公望的山水畫從技法面貌上而言,有兩種風格類型,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中說:“大癡畫格有二:一種作淺絳色者,山頭多巖石,筆勢雄偉;一種作水墨者,皴紋極少,筆意尤為簡遠”。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故宮博物院藏 《天池石壁圖》和《丹崖玉樹圖》是他淺降山水的代表作,兩圖手法略同,均為重峰疊嶺,高松層崖,山巒樹木的造型和勾勒法源自董、巨,筆法變繁復為簡疏,多用干筆皴擦,化宋人的實質為虛靈。 ▼ 吳鎮(zhèn) 孤高傲世·擅枯木怪石 吳鎮(zhèn)(1280年—1354年),中國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沙彌等,嘉興魏塘橋(今嘉善縣魏塘街道)人。 吳鎮(zhèn)性孤介,一生清貧,曾在村塾教書、并賣卜于武林等地。但他博學多識,工書法,善草書,能詩文,繪畫善水墨山水畫,師法巨然,用長披麻皴,兼以斧劈,筆力勁爽,墨氣淋漓,寫出山川林木崢嶸鬱茂之景,改變了巨然“淡墨輕嵐”的風格。也畫松竹,亦挺拔有致。尤其重視畫面題詠書法與繪畫風格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他的畫善用老筆濕墨,筆力雄勁,墨氣沉厚,題詠詩文較多。畫墨竹筆意豪宕,生意滿紙;畫古木、怪石挺勁有力。明清兩代書畫家均受他很大影響。 ▲吳鎮(zhèn) 漁父圖軸 此圖取景于江南一帶水鄉(xiāng)。高樹兩株聳立湖畔,樹下置一毛棚,有小徑穿越敞棚可達湖邊,湖沿蒲草萋萋,隨風搖拂,對江平沙曲岸,遠岫遙岑,更遠處一巒秀起,山色入湖,扁舟一葉,水波漣漪之中,生動地描繪出“放歌蕩漾蘆花風”的情意。 筆法圓潤,意境幽深。畫風師法巨然而又有變化。此圖是吳鎮(zhèn)63歲時的作品,已形成其代表作的風格,是一幀風情閑逸、清光宜人的佳作。(選自元四家畫集) ▼ 倪瓚 一河兩岸式構圖 · 枯淡清逸 ![]() 倪瓚,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 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 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 ![]() ▲倪瓚 虞山林壑圖 水墨紙本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虞山林壑圖》是倪瓚晚期山水畫作品。構圖平遠,景物極簡,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是“淡墨筆畫,林亭樹石,并遠峰一角”的典型體現。取“一河兩岸”模式,構圖較為繁密。遠山近坡,河水橫隔其間。畫中用筆變中鋒為側鋒,用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層巒疊嶂,潤澤華滋,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 此圖以三段式為基礎進行布陣,畫面表現平林遠岫的景象。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組雜樹,淡墨皴染較多。全圖墨氣濃郁,枯、濕、濃、淡相互滲透,給人一種遠崗寥曠、湖水清涼的感覺。 此圖在空間布局上與以往《六君子》《漁莊秋霽》等相異,不以較單純的近舉叢木、遠山合攏來結構畫面,而是中部兩邊各伸出一抹灘渚,以沙洲、雜樹等景物,充實畫面,增加了曲折婉轉的意味,使整個構圖有所變化??梢娔攮懼聊耗耆圆粩嘧非蟆皥D式結構”的變革。 ▼ 王蒙 趙孟頫外孫 · 發(fā)明解索皴 ![]() 王蒙(1308年—1385年,一作1298年—1385年),字叔明(一作叔銘),號香光居士,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畫家,元四家中最年輕者。 王蒙于元朝末年曾入仕,后來棄官隱居于今浙江馀杭黃鶴山達30年,自號黃鶴山樵。明初出任山東泰安知州,由于曾在當時宰相胡惟庸家觀畫,胡被捕時受牽連入獄,死于獄中。 王蒙自幼受外祖父趙孟頫的影響,喜好繪畫,后來得到黃公望的指教,又常與倪瓚等人切磋,對山水畫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了解索皴畫法,善用渴墨苔點,所畫山水景色稠密,山重水複,布局繁密,蒼鬱深秀;用解索皴和渴墨點苔,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為他的獨到處。 ![]() ▲夏山高隱圖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設色繪重山疊翠,瀑布孤懸,林陰繁薈,流泉下注。 山間梵宇茅舍落錯,屋堂內有高士侍童。筆墨濕潤山巒披麻皴、解索皴并用,濃墨點苔,繁復厚重。 樹木用積墨法,局部以焦墨皴擦,蒼郁煙潤。構圖雖繁密,但畫家巧妙地運用了實中求虛、疏密對比之法,畫面雄奇蒼渾,無迫塞之感。畫風仿董、巨而有所創(chuàng)新,為王蒙細密中見秀潤明凈的山水畫精品。(選自元四家畫集) 山間梵宇茅舍落錯,屋堂內有高士侍童。筆墨濕潤山巒披麻皴、解索皴并用,濃墨點苔,繁復厚重。 02 青花瓷橫空出世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想必大家都對周杰倫的《青花瓷》耳熟能詳。 而青花瓷, 正是元代成熟起來的瓷器品種。 元景德鎮(zhèn)窯青花鳳穿牡丹紋執(zhí)壺,故宮博物館藏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 元朝建立后,受西域文化影響的中國工匠,開始將傳統(tǒng)的中國圖案,用青花原料畫在瓷胎上,燒制出賞心悅目的青花瓷, 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 其富麗雄渾、素雅明快, 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 元青花鳳紋四系方瓶,御承堂博物館藏 2017年至2019年被山東濰坊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借展 受波斯文化和蒙古人喜好影響, 元青花主色調以藍白為主, 大改傳統(tǒng)瓷器含蓄內斂風格。 與此同時,元青花的制作極其精美。元青花制作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至正期元青花以進口青料蘇麻離青制作而成,由于進口青料珍貴,故而多用在高檔器物的上,由技藝高超的畫師繪圖創(chuàng)作。 蘇麻離青呈色濃艷深沉, 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qū)別, 并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 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 進口的材料,頂級的畫工,成熟的制作工藝,這些因素組合起來,成就了元青花極高的藝術價值。 ![]()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南京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在紋飾題材上, 元青花受戲曲小說影響, 以戲劇故事為特色。 開創(chuàng)了中國瓷器紋飾的新風貌。 元代戲曲小說繁盛,北方蒙古人對南方漢人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戲劇中人物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動蒙古人愛憎分明的樸實情懷。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為蒙古皇室貴族的生活實用器,在存放食品雜物的同時,還可時時欣賞那回味無窮的戲劇故事。 與此同時,元代青花瓷傳世極少。目前已被證實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余件在國內的博物館,故而異常珍貴。 ![]() 埃斯凱納齊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2005年,倫敦佳士得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拍出2.3億天價。創(chuàng)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元青花之珍貴可見一斑。 目前,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豐富的機構,當屬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比宮博物館。馮先銘先生曾說“研究中國陶瓷,不去看土耳其藏的中國瓷器,對一名陶瓷學家來說,是死不瞑目的事?!蓖衅湛ū葘m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瓷器高達40件之多,其中不乏舉世孤品,蜚聲海內外收藏界。 ![]() 元青花云龍紋盤口梅瓶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 元代藝術雖無唐宋、明清之盛名,卻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文人畫影響數百年,是當之無愧的畫壇正宗。青花瓷備受喜愛,成為后世官窯獨樹一幟的瓷器品種,這些都印證了元代藝術的杰出成就。 |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