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給《國家人文歷史》寫一篇關于《史記》的文章,所以重新把《史記》翻了翻,尤其是《刺客列傳》,反復讀了好幾遍,今天就來說說荊軻刺秦。 01
關于荊軻刺秦,古代人寫過好多詩詞。我印象最深的是辛棄疾的這幾句: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勝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兩千年前,有個人拿著一把匕首,從易水河邊出發(fā)刺秦。一群人穿著雪一樣的白衣給他送行。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再回來了。 場景就是這樣悲愴和慷慨。
那么秦始皇該不該刺?
有人說,不該刺。 柳宗元就覺得不該刺。他說荊軻“勇且愚”,是個勇敢的傻逼。為什么呢?因為柳宗元支持秦始皇。他寫過一篇《封建論》,他說秦始皇是“公之大者也”,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秦始皇代表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荊軻螳臂當車,是個傻逼。
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有一本描寫刺秦的連環(huán)畫,不過不叫《荊軻刺秦王》,而叫《秦王斬荊軻》。秦始皇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出場就說要代表先進階級統(tǒng)一中國。而荊軻呢,不知道為什么,長得有點像陳佩斯。

荊軻被秦王砍翻后,面如土色,磕頭如搗蒜,央求說:“請大王慈悲,賜我一條狗命吧!” 完全是個賤人的造型。
02 不過自古以來,大部分人對荊軻還是贊美的,辛棄疾的那首《賀新郎》就是例子。
還有一種態(tài)度呢,就是惋惜。 惋惜荊軻的劍法不夠好。
陶淵明在《詠荊軻》里說:“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宋朝的徐鈞說:“獨憾荊卿劍術疏,虎狼到手不能除”。 清朝的戴移孝說:“萬古刀環(huán)赤手磨,休將劍術責荊軻”。 大家說是一個意思:荊軻劍術不精,沒能殺掉秦始皇,可惜了。
順便說一句,《刺客列傳》里有位真正的劍術高手,那就是聶政。
聶政要殺的是韓國的宰相。那個宰相當然不是在首爾,而是在河南。他怎么殺呢?手法真是簡單粗暴。 他“仗劍至韓”,也不用化妝,也不用什么計謀,更不獻什么地圖,就是直接提著劍殺進去。一口氣殺了幾十個衛(wèi)兵,一路沖到堂上,把韓國的宰相拿劍刺死。
這簡直就像武俠小說里的東方不敗。如果荊軻有聶政的本領,秦始皇根本跑不掉。 當然荊軻沒有這個本領,所以秦始皇繞著柱子跑了一陣,抽出劍來反而砍翻了荊軻。自古以來,很多人對這個結局往往覺得很可惜。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憎惡秦始皇。
03 但是柳宗元說的就沒有道理么?連環(huán)畫畫的就沒有道理么? 秦始皇消滅了六國,平定了天下,修建了長城,統(tǒng)一了文字。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有些缺點,多弄死了點人,從長遠大局看,那又能算什么大事呢?
張藝謀拍過一個《英雄》,就是這么說的呀。李連杰要去刺殺秦始皇,梁朝偉在地上給他寫了兩個字:天下。李連杰看到這兩個字,想到了天下,想到了大局,就變主意了。他寧肯自己被活活射死,也不肯刺死秦始皇。 最后,秦始皇難過地把他射成了刺猬。 這是一個柳宗元看了會沉默,連環(huán)畫作者看了會流淚的結局。
在張藝謀之前,中國還拍過一部《荊軻刺秦王》,導演是陳凱歌。 在這部電影里,秦王嬴政說:“我要建立一個更大的國家。天下的入都是這個國家的百姓,這個國家的君王在六國滅亡的時候,要救出那里的百姓。我要修筑長城,讓遍地長滿禾黍,讓天下的百姓安居樂業(yè)。” 聽到這么宏偉的理想,要是換成張藝謀那肯定就酥了嘛。刺客要自殺,一定要自殺。
可是陳凱歌版的刺客,在這么偉大的理想面前,根本就沒有任何猶豫,撲上去就刺。 面對撲上來的刺客,秦王跑得像條狗。
張藝謀和陳凱歌,哪個拍的更有道理?
這個不太好說,但是《英雄》我看過一遍,《荊軻刺秦王》我看過不下三遍。我覺得那是陳凱歌拍的最好的一部電影,超過《霸王別姬》。不說道理不道理,那里的人至少看著都像個人。王志文演的嫪毐,張豐毅演的荊軻都像個真正的大活人。 你欺負他他會生氣,你傷害他他會流淚,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 你在地上寫個大詞兒,他不會看了就自殺。
04 說到“天下”這兩字,其實也很難講。
大家都喜歡替天下人發(fā)言,可天下人到底怎么想的? 就像當時的天下人到底贊成不贊成秦始皇?
六國反抗如此慘烈。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多可怕的詛咒。秦朝瓦解的時候,幾乎看不到任何同情它的人,六國遺民幾乎是狂歡式的報復。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些老百姓不懂事,目光短淺,只知道自己眼前的這點痛苦,看不到上百年上千年后的大好處。秦是坑了你們趙國四十萬人,但是你們以后永遠不用打仗了啊。秦是把你們都征發(fā)去修長城修陵墓,但是以后天下就安定了啊。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始皇代表的是歷史的潮流。你們怎么就不能從長遠大局考慮呢?
就像孟姜女,不考慮國防大局,滿腦子就是自己的那點小痛苦,死個丈夫就瞎哭。結果哭倒長城八百里。 遙想孟姜女當年,身邊有沒有聰明人勸她節(jié)哀: 皇上攻城殺人,是為了咱們天下太平;皇上修長城,是為了咱們安居樂業(yè);皇上修驪山宮,是為了咱們國威弘揚。你為啥就不能站在皇上的角度考慮一下。皇上容易么? 咱們不清楚古代人的心思,但揣測起來,應該是有的吧。
被秦始皇坑的那些儒里,生前有的說不定就這么勸過人,還有境界高的,可能在坑里頭還在想“皇上坑我,也有皇上的苦衷”。 當然這樣也沒什么不好,至少走得安詳些。
05 可問題是,老百姓為什么都要站在皇上的角度考慮問題呢? 秦王心中有理想,手中有大義,身下有歷史車輪,可老百姓呢,只有一副血肉之軀。 如果總讓他們?yōu)檐囕喩系那赝蹩紤],那么誰來替他們考慮那一身血肉呢? 如果總讓他們?nèi)タ紤]天下大大的未來,那么誰來替他們考慮那份小小的自我呢?
面對秦王,軟弱者只有一副眼淚,強梁者只有一把劍。如果連這些都奪去,那天下真成了一片無言的荒野,任由一副歷史的大車輪東碾西壓,最多大車會間或停下來沉吟一聲:“剛才的路不對!”
其實未來到底什么樣,沒有人能真正看得清。荊軻看不清,秦始皇同樣看不清,不然他也不會幻想秦朝能傳到千世萬世。既然這樣,那么普通老百姓還不如固守最平凡的感情、最普通的道德。 被欺壓了就恨。 親人死了就哭。 而憤怒到了一定程度,就帶著匕首去咸陽。
這樣可能會犯錯,就像秦始皇的車輪也會犯錯一樣。但是錯也好,對也好,這樣的人終究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哪怕剖開他們的心,也能看到飚出的熱血。這樣的人多了,墮落也會有個底線。 你在地上寫“天下”這兩個字給他看,他會搖搖頭,說:我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