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和遼代王室貴族十分流行使用水晶和瑪瑙。上至遼國的王公貴族,公主、貴婦,下到遼朝兩大官僚機構(gòu):南院和北院的高官顯貴。契丹人與所有游牧民族一樣,除了偏愛黃金,也喜愛半寶石的瑪瑙,水晶制品。
《遼史·儀衛(wèi)志》有“珠翠、玉佩、瑪瑙、水晶、金花”等記載,遼代契丹貴族常用昂貴、質(zhì)地堅硬的瑪瑙制作裝飾品。
遼代契丹貴族使用的紅色瑪瑙,是礦脈很早就消失的古夫余國瑪瑙,也就是《漢書》中記載的“赤玉”。
遼代契丹貴族階層等級森嚴(yán),這種質(zhì)地純粹長達7cm,打磨精細(xì),有弧度的瑪瑙長管,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宮廷玉匠極高水平的工藝技術(shù)。這種珍稀形制的遼代瑪瑙彎管是遼國公主項鏈串飾中頸部最中間的那顆。(參考:陳國公主墓和耶律羽之墓出土的“瓔珞”) 遼代貴族除了用奢華“赤玉”瑪瑙做飾品,也喜歡水晶飾品。
因玉料日漸稀少,宋遼時期已開始用水晶代替玉。宋太子袞冕“前后白珠九旒,二纊貫水晶珠”。遼墓還有出土用于儀仗的水晶骨朵。
水晶在佛教中,又被尊稱為「摩尼寶珠」,山東南京安徽青陽縣等各地佛教地宮和墓葬中頻頻出現(xiàn)精美水晶珠和水晶制品,水晶早被賦予重要佛教意義之圣物。
這種高凈度,晶瑩剔透、打磨考究的水晶珠在遼國只允許契丹公主和貴婦使用。 《契丹國志·諸小國進貢物件》載:“契丹貢獻玉、珠、犀、乳香、琥珀、瑪瑙器…”。這說明遼國具有開采瑪瑙,水晶的能力。 本文作者趙夢言簡介: 中國知名古代藝術(shù)品收藏家;擅長戰(zhàn)國琉璃珠,中國歷代青銅鏡,明清佛造像的收藏和學(xué)術(shù)研究。中國文物學(xué)會青銅器專業(yè)委員會常務(wù)理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