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學習 才會進步 --《濰坊市小學校長領導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學習體會 楊家河小學 張新林 11月9日-- 11月13日,濰坊市小學校長領導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在美麗的浙江大學西溪校區(qū)舉行。初冬的浙江大學西溪校區(qū),雖落葉繽紛,但秋意濃郁,參天古樹,南方嘉木都在歡迎來自濰坊的學子。本次培訓班成員來自濰坊市8個縣市區(qū)100多人,臨朐縣小學校長一行13人跟隨培訓班,走進了杭州,走進百廿浙大,感受向美而生的底蘊與風骨,體驗自主創(chuàng)新的特質(zhì)與潛力,品味人文情懷的傳承與積淀。 為期3天的培訓,4位專家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出發(fā),從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教育評價改革、為孩子提供適性教育、教學設計能力提升、學科教研活動的有效組織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報告,讓每一位與會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評價部主任方張松為我們做題為《考試評價改革與質(zhì)量管理》的報告。方主任從教育考試評價改革為切入點,結(jié)合自己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從閱讀能力的提高、核心知識深度理解、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教師教學與家庭關(guān)注等方面進行分享,對課程建設與全科閱讀提出了獨特的見解。方主任的報告觀點新穎,數(shù)據(jù)說話,風趣幽默,為我們分析了學生在中、高考中失分的原因,給我們深刻的啟發(fā),深刻認識到閱讀和鍛煉的重要性,為學校課程的設置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撐,課程的多樣性需加強如下三個方面:活動性學習、跨學科學習、全科閱讀。 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局副局長教育學院院長王鶯以“為每個孩子提供適性教育”為話題,結(jié)合自己的成長歷程,以上城區(qū)學校教育為案例,通過與學員對話的方式,闡述了走向未來的美好教育,要給每個孩子適合的教育,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視覺行、聽覺型、觸覺型”三種學習類型中的哪一類,教師要做創(chuàng)造者、學習者、研究者,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適應教育的改革。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把以人為本掛在嘴邊,聽了王鶯老師的報告,才意識到,真正的以人為本是為孩子們提供適性的教育,適合的課程,幫助孩子們找到打開自己生命密碼的開關(guān)。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學習科學系教授盛群力的報告是《掌握教學設計》,盛教授先從“學習能力、學習結(jié)構(gòu)、學習方式”等方面交流了人類學習的特點。盛教授對教學設計的知識淵博,理論前沿,每一個章節(jié)都值得細細品味。 在杭州市行知小學,學校周校長以課程的建設與管理為話題,介紹了“陶園”教學課程和設計理念,豐富的課程,先進的理念都指向了以課程建設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育人理念。 杭州市鳳凰小學的校長繆華良報告內(nèi)容為——素養(yǎng)立意:為學習而設計教學,從什么是教學、什么是學習講起,講述了把握學習和素養(yǎng)發(fā)展的意義,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促進素養(yǎng)發(fā)展的學科項目化學習三個方面,繆校長聯(lián)系鳳凰小學的實際,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吸引著每位學習者。 來自臨朐的13位校長更是特別珍惜本次學習機會,課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現(xiàn)場交流,會后再進行研討,做好理論與實際的有機融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漫漫長路,就此出發(fā)!每次學習都將是全新的開始,我們將以本次培訓為新的起點,把專家們的先進理念及時運用于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之中,遇見美好,預見美好,助力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