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暢游記 昨天19:00 《史記》中的《五帝本紀》 ![]() “五帝說”是學者對歷史上的五帝構(gòu)成及其排序的觀點?!拔宓邸薄兑葜軙L麥解》中: “赤(炎)帝未攝,乃說于黃帝,執(zhí)雖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太常),用名之曰絕魯之野乃命少吳,請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zhì)?!?/strong>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說 這是我國古代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五帝說《禮記·祭法》、《古樂》、《尊師》等?!妒酚洝の宓郾炯o》也同樣采用了這種五帝說,這使得這一五帝說在我們國得到了鞏固地位。 2、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五帝說 。這種五帝說與上一種五帝說是兩種先秦時代最重要的五帝說,也是之后各種五帝說的基礎。 ![]() 3、少昊、顓頊、嚳、唐堯、虞舜五帝說。 等。 4、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五帝說 這種五帝說成為“六人五帝說”,是上一種五帝說加上黃帝為首而來,記載在鄭玄的《中候敕省圖》中。 5、嚳、堯、舜、禹、湯五帝說 這種五帝說是王莽時期所創(chuàng),并定位了國家典制,后隨著新朝的滅亡而被廢除,記載在《漢書·王莽傳》中。 6、黃帝、少昊、顓頊、嚳、堯五帝說。 這種五帝說出現(xiàn)在《資治通鑒·外紀》以及《梁書·武帝本紀》當中。 ![]() 二、各種“五帝”說產(chǎn)生的原因《世經(jīng)》。 在我國古代,帝與王的名號有時候是可以互換的。到周朝以后,帝與王的稱號才開始有分開使用。關(guān)于“五帝”的各種不同的說法,在戰(zhàn)國末期才開始流行起來,而春秋、戰(zhàn)國前期也還不是很多。除此之外,人們關(guān)于五帝的性質(zhì)也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五帝是神帝,有人認為五帝是人帝。也有人有著神帝起源、人帝形成等觀點。 然而,在上古傳說及《山海經(jīng)》等書中的上古人物還有很多,例如太碑和少碑。但《五帝德》、《世本》及《史記·五帝本紀》卻略而不談。我們認為,第一個五帝說是屬于華夏的五帝說,而太眸、少睜卻起源于東夷。因此華夏的五帝當中沒有他們的位置。但《呂氏春秋·十二紀》當中的記載卻是他們登上了帝位。 按照《呂氏春秋·孟春紀》、《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 ![]() 太暉,少牌為東方明神,秦人做疇祠之理所當然,就如同商人棉舜,周人楠替一樣,而且在此后二百多年,西人祠西神,東人祠東帝各守疆域,互不侵越,但是隨著戰(zhàn)爭的延續(xù),國家在不斷地壯大,人民也一天天不斷增多,對于被征服的人民的信仰,統(tǒng)治者們也仍然給予了重視。在戰(zhàn)國初年,秦靈公三年(前 422 年)“作吳陽上疇,祭黃帝,作下疇,祭炎帝”。 隨著秦國的勢力大增,曾在獻公時“作哇疇標陽而祀白帝”。到此時,秦人做疇有六:三個祭白帝,其余三個祭青帝、黃帝、炎帝。祭黃帝、炎帝比立西疇晚 348 年,比立密疇晚 250 年,白帝少悍的祀典最隆重,因為他是秦人所自出,青帝太睜同樣受到尊崇是因為他是東夷集團的明神。在二三百年后,并祭黃、炎,是因為被統(tǒng)治者的信仰所致。徐旭生先生認為:“這個次序是很清楚的”。 秦人崇奉四帝是出于信仰和政治上的必需,但到了呂不韋的賓客著書的時候,五行學說正如赤日中天,帝不足五,似有遺憾,少悍、太蟬‘黃帝、炎帝之外,還須再添一位。出于東夷秦人的觀點,這一時期的人物,有人選資格的,不出兩位,一為頓項,一為帝舜,因為他們二位同此集團有密切的聯(lián)系。 但是有虞氏出于高陽(頓項),帝制項比帝舜早,而且頓頓具有宗教主的人格,所以相碩理所當然成為這位待選的五帝之一。到這里,東夷集團的五帝說也確立了,雖然在《五帝本紀》中并沒有采用這一五帝說,但它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十二紀》和《月令》 ![]() ![]() ![]() ![]() 三、先秦五帝說可以并存《史記·五帝本紀》 田延峰. (2011). 論秦的畤祭與五帝說的形成. 前沿(6), 144-147. 李衡眉. (1997). 三皇五帝傳說及其在中國史前史中的定位. 中國社會科學(2), 178-189. 牟鐘鑒. (1984). 《呂氏春秋》與《淮南子》的比較分析——兼論秦漢之際的學術(shù)思潮. 哲學研究(1), 45-52. |
|
|